• 介绍 首页

    北宋大丈夫

  • 阅读设置
    第226章 陛下,臣请练兵(为幸福加更)
      “郡王,陈忠珩带着几车账册去了赵允良家。”
      “哈哈哈哈!好!”
      “郡王,赵允良晕倒了!”
      “假的!”
      老赵欢喜了,御医交代他要静养几日都忘了。
      “仲鍼呢?”
      儿孙们来劝,结果可想而知,老赵哪里会听。
      等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孙子不在,他就怒了。
      “你等还在迁怒仲鍼吗?畜生,滚!”
      一群儿孙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讪讪的道:“爹爹,仲鍼不是说要独处三日吗?您……忘了?”
      赵允让才想起这事,但他依旧是板着脸道:“也不知道提醒老夫,一群畜生!”
      儿孙们一脸便秘,心想赵仲鍼不是亲口给你说的吗,你自家忘记了还迁怒人。
      他大步走到了赵仲鍼的房间外,喊道:“仲鍼出来。”
      里面传来了赵仲鍼的声音,“孙儿还有两日,翁翁好生歇息。”
      静室独处……那滋味实际上和蹲禁闭差不多。
      那滋味……
      赵仲鍼后悔了。
      门窗全部关闭,室内的光线很差。
      恐惧、无聊、寂寞……
      他渐渐在回想着自己的过去,然后想起了家里的情况。
      翁翁年岁大了,独立支撑着这个家很辛苦。
      但目前家中却无人能代替他……
      他又想起了自己的父亲。
      那是个可怜人,从孩提时被接进宫中,成为万众瞩目的幸运儿,再到孤零零的出宫归家,无数白眼和奚落……然后他就崩溃了。
      他畏惧宫中,潜意识里不想和帝王这个词有任何联系。
      可正如沈安所说的那样,你越不想要的东西,老天爷就越会把它送给你。
      世间事多半是这样。
      翁翁垂垂老矣,爹爹要养病……
      我要奋发啊!
      两天后,他走出房间,就看到了祖父和父亲。
      “翁翁,爹爹。”
      他看着久违的阳光,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赵允让满意的道:“你在慢慢的长大,好。”
      赵仲鍼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快的成长。
      他去了沈家。
      “哥哥,花花跑啦!”
      果果站在树下,嘟嘴叉腰。
      树下有一张躺椅,沈安就躺在上面,一本书盖住了他的脸。
      “花花。”
      沈安迷迷糊糊的喊了一声,花花从大门方向窜了出来。
      一同来的还有赵仲鍼。
      “安北兄,我翁翁说要谢谢你。”
      沈安把脸上的书拿开,见他空手空脚的,就问道:“那谢礼呢?”
      赵仲鍼赧然的道:“忘记了。”
      沈安指指边上,等赵仲鍼坐下后,他说道:“许多时候坏事会变成好事,你家此事就是如此,所以别纠结这些。”
      “没纠结。”
      赵仲鍼简单说了最近几天的情况,沈安睡意全无。
      卧槽!
      老赵差点就被我给坑死了?
      赵允让要是翘脚了会是什么后果?
      沈安后怕之余,就问了赵允良的近况。
      “宫中又送去了些账册。”
      “噗!”
      沈安不禁就笑喷了。
      他觉得赵祯真的是有些恶作剧的意思。
      ……
      “……汝南郡王说自家孙儿长进了,很是欢喜。”
      别人家的孙儿啊!
      赵祯有些苦涩,但还是微微点头。
      他是皇帝,在泄愤之余,他还得要为大宋的未来考虑。
      所以他在观察着这两家人的表现。
      “华原郡王据说是气晕了。”
      陈忠珩不知道这算是什么消息。
      好还是坏……
      赵祯的嘴角微不可查的动了动,“幕僚呢?”
      “还在。”
      陈忠珩在心中为赵允良默哀了一瞬。
      “陛下,相公们来了。”
      “请来。”
      赵祯端坐着,整理了一下衣冠。
      宰辅们一起来了,说明大宋发生了些什么让他们头痛的事。
      富弼打头,宰辅们鱼贯而入。
      “何事?”
      赵祯觉得头有些晕。这种感觉有些年头了,最好是去睡一觉。
      可白日睡了,晚上又会失眠。
      奈何啊!
      富弼沉声道:“宋相说说吧。”
      才将‘大义灭亲’的宋庠出班说道:“陛下,刚到的奏报,交趾袭扰钦州,掠夺人畜不少。”
      赵祯瞬间就想砸东西。
      此刻他无比艳羡赵允让那个老家伙。
      赵允让的嗓门大,心情不爽谁都敢骂,有时候还在家里骂他这个皇帝,那声音之大,若是周围安静些,街坊都能听到。
      朕也想骂人啊!
      “广西安抚都监萧注说交趾不服王化,当讨伐才是……”
      所谓广西,指的就是广南西路,和交趾接壤。
      宋庠抬头看了赵祯一眼,说道:“交趾……乃是不毛之地,我朝当初也是耗费颇大,若非是狄……若非是官家英明,当年侬智高时,交趾就要趁势侵入大宋了。官家,要慎重啊!”
      当年大宋的西南被侬智高弄的处处烽烟,局势糜烂,若非是启用了狄青前往,怕是西南要不复大宋所有了。
      宋庠看了韩琦一眼,歉然颔首。
      我可不是有意提及狄青,你别误会。
      赵祯怒道:“当年侬智高作乱,李德政请派兵助战,可这等狼子野心谁不能识?今日他的儿子也要挑衅大宋了吗?”
      交趾现在的统治者叫做李日尊。
      李日尊的老爹叫做李德政,堪称是一位机会主义者,竟然想利用侬智高在大宋西南作乱的机会提兵进入大宋。
      这心思当真太浅显,大宋君臣怎么会同意,就说已然派了狄青去,你们不怕死就来试试吧。
      狄青临战带着面具,披发冲杀,在西南杀的侬智高等叛贼闻风丧胆,这一战也有力的震慑了交趾的野心,大宋西南边境得以安宁。
      如今狄青已经忧惧而亡,大宋将星凋零,外敌又在窥视着。
      赵祯心中悔意顿生,心想若是狄青在,交趾人哪敢犯境抢掠杀戮。
      韩琦微微低头,嘴角紧抿。
      某无错!
      赵祯拍了一下大腿,把悔意拍去,说道:“召集三司……听闻王安石对度支颇有探究,让他来,召集人议事吧。”
      他想起三司使宋祁才被下放,目前三司处于混乱状态。
      但在这片混乱中,独自在研究着大宋每年收支的王安石就显得很是醒目。
      不去争权夺利,潜心做事,这样的官员让帝王如何不喜欢?
      沈安也在被召唤的行列,他一路到了殿内,见包拯和王安石都在,宰辅们面色凝重,心中就是一个咯噔。
      等人到齐后,赵祯缓缓的道:“交趾袭扰钦州,杀人掠夺,钦州地方不宁。”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在等待着。
      “打!”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赵祯一看,却是包拯。
      包拯说道:“陛下,从李德政始,交趾始终不忘觊觎大宋,该给他们一个教训了。”
      富弼说道:“说打容易,可谁领军去?一旦两边纠缠,旷日持久……西南就要糜烂了。”
      他看看身后,目光茫然。
      谁能领军去?
      好像不能吧。
      文官领军是惯例,可看看这些同僚,富弼觉得心中绝望。
      这时候他的脑海中飘过一个人。
      ——狄青!
      若是狄青在的话……
      他回身道:“陛下,萧注建言,说是扣留交趾朝贡的货物作为赔偿。”
      前面说讨伐,后面竟然又说要扣留货物……这特么不是儿戏是什么?
      沈安在边上看着,想起了后世中原和交趾的纠缠,就说道:“打!”。
      富弼见是他出来,觉得这才是正常的沈安,他说道:“安北却是小瞧了老夫,若是能打,老夫愿意亲自领军前往,可……大宋如今看着的是北边,一旦西南陷入僵局,北边的辽国和西夏必然会趁机生事,到了那时……”
      “到了那时将会是血色漫天,大宋将会左右为难。”
      他问王安石道:“王判官在此,那就说说吧,大宋和交趾一旦胶着,花费可能撑得住。”
      王安石本心也是主战,可此刻却只能摇头道:“撑不住。”
      富弼对着沈安点点头,然后说道:“陛下,臣请派出使者呵斥李日尊,另外,可令广南西路诸人合议,加强戒备,若再有入境之事,坚决驱逐之!”
      这是最恰当的应对方式。
      这个首相不错。
      赵祯点点头,当即让知制诰刘敞开始拟旨。
      沈安在看着,心中万般念头转动着。
      大宋南方没有精兵,而北方也没多少,还得要防备辽人,无法调动。主要的精锐都在京城附近,可这是拱卫京城的武力,若是起大战,势必要调走大半……
      谁会同意?
      到时候连包拯都不会同意!
      富弼说不能打,因为大宋的防御重心在北方,一旦和交趾打的胶着了,北方的两个对手铁定会趁火打劫。
      这是必定的。
      从古至今,国与国之间从未有过什么合约。
      那些合约的签署者都知道,毁约才是最终的目的。
      所谓的澶渊之盟只是因为双方都不愿意打下去的结果,一旦大宋虚弱,辽人撕毁合约的速度会快的让那些君子吃惊。
      但大宋也不是善茬,在辽人被金人打的生活不能自理时,就率先撕毁合约,然后发动进攻。
      所以交趾不是大患,但最好别去刺激他。
      马丹!交趾果真是地老鼠般的恶心人啊!
      从古至今就没消停过。
      该弄他丫的!
      沈安觉得该弄交趾,所以就出班说道:“陛下,臣请练兵!”
      他很自然的说出了这句话,就像是吃完饭打个饱嗝一样的自然。
      既然南方无精兵,那咱们练精兵行不行?
      君臣瞬间都看了过来,目光惊讶。
      甚至连正在拟旨的刘敞都停笔看了过来。
      这个……
      此刻一个人名就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
      ——沈卞!
      那位已然离去,可他的儿子今日却站了出来,喊出了同样的话。
      ——陛下,臣请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