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大唐扫把星

  • 阅读设置
    第1143章 那五十载,不会再有了
      禄东赞的大笑声还回荡在大帐之外,前方有人喊道:“唐军突袭!”
      禄东赞说道:“小股人马罢了,无需担忧。”
      “是小股人马!”
      前方再度反馈。
      禄东赞回身进去。
      有人听到他低声说道:“竟然和我一般想法……”
      ……
      “此战没有花哨。”
      贾平安也在召集众人议事。
      李弘坐在上首,但他知晓自己的能力,所以只是以学生的身份旁观。
      地图就挂在墙壁上,贾平安用树枝戳戳疏勒城周围,“这里三面环山,但无法藏兵,所以此战便是硬碰硬。”
      “硬碰硬如何打?”
      高侃在看着贾平安。
      当年他酣畅淋漓的一战击败敌人后回到了长安,引得不少人瞩目,随后各种邀约。
      人可以清高,但不能孤傲。
      他推辞了各种宴请,参加了马毬。
      就在一次打马毬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贾平安。
      那时他还是个少年,和一群长安浪荡子弟在一起厮混,里面有皇族少年,有无赖子……
      那一次贾平安的一番话让高侃有些激赏,但也仅仅如此。他觉得这个少年不出意外的话将会在宦海里苦苦挣扎,多年后再见时,可能都认不出了。
      但后续的贾平安却让他刮目相看……
      直至此刻,贾平安站在上面指导战局,而他坐在下首倾听。
      人生际遇啊!
      高侃微笑着。
      “敌军接近三十万,这是吐蕃人,所以我要求你等抛开轻敌的想法,这很危险。”
      “我军以五万府兵为核心,仆从军只能敲边鼓,譬如说防守侧翼,正面靠不住。”
      众人心中一凛。
      “吐蕃人悍勇,这一点想必你等应当有了初步了解。”
      贾平安看着众将,想到了长安。
      长安的君臣大概也在焦虑的等待着这边的消息吧。
      这一战堪称是决定大唐和吐蕃未来战略态势的一战。
      大唐胜,则一往无前。
      吐蕃胜,将会横扫安西,进而攻击吐谷浑,窥视陇右道。
      一胜一败,双方的战略态势将会发生从未有过的大变。
      “要对麾下有信心。”
      贾平安说道:“这是国战,我的要求是什么?听令!听令!最后还是听令。你等有疑惑此刻可提出来,我一一分析,战时若是谁敢质疑我的军令……”
      贾平安目光森然,“无论是谁,杀无赦!”
      众人凛然应了。
      “我就算是让你等往万丈深渊里跳,也得给我跳下去!就算是让你等往刀山上冲,谁敢慢一步,杀无赦,斩立决!”
      这话杀气腾腾的,连李弘都为之一凛。
      “捷报!”
      外面有人欢喜的高喊,“殿下,国公,我军大捷。”
      “进来说话。”
      贾平安坐下。
      一个军士进来,行礼后说道:“刘总管领军出击,半路遭遇敌军两万……”
      众人都看向了贾平安。
      两头老狐狸啊!
      “眼看我军大胜,敌军伏兵一万夹击……”
      高侃的眼皮子在狂跳。
      “李长史领军出击,击溃敌军,随即一路追杀到了敌军大营外,李长史不听刘总管相劝,冲杀了进去,杀敌百余撤离。”
      李弘回头,心想舅舅竟然和禄东赞想到一处去了?
      禄东赞人称老狐狸,舅舅难道……
      高侃摇头,“禄东赞手段高超,否则也不能以权臣的身份掌控吐蕃多年。出发前老帅们担心的就是此人的手段,没想到……”
      裴行俭的眼神都不对了。
      “旗鼓相当的一次谋划!”
      但这给了众人强大的信心。
      众将随即告退。
      李弘没走。
      “舅舅,禄东赞也是如你这般想的吗?”
      他从未见过这等思维碰撞,至今依旧震惊。
      “大军厮杀最忌沉寂。”
      贾平安说道:“大军沉寂士气就会跌落,所以我令人出击袭扰……你蹴鞠之前的拉伸就是这个意思。”
      “热身?”
      “对。”
      贾平安陷入了沉思。
      李弘从侧面看去,见他呆呆的看着虚空,仿佛那里有无数金银。
      原来舅舅也并非是向外面展示的那么轻松,他也在殚思竭虑的思索。
      ……
      凌晨。
      贾平安昨夜睡的早,起床后精神抖擞。
      “国公,有家书。”
      大军远离长安万里之遥,家书就和金子般的珍贵。
      家书是通过补给传递来的,和许多物资混在一起,看样子昨夜整理了许久才整理清楚。
      贾平安洗漱完毕,点燃蜡烛,就坐在台阶上看着书信。
      第一封信来自于家中。
      依旧是兜兜执笔,看着那熟悉的字迹,贾平安不禁微微一笑。
      ——阿耶,家中一切安好。
      不知从何时起,书信往来第一要务就是报平安。
      ——暑假前大兄得了学里的夸赞,学里的先生说是上门家访,大兄婉拒了……
      悲剧!
      贾平安不禁笑了。
      ——二郎依旧很欢乐,三郎依旧闷闷的。
      ——大娘忙的不行,竟然和阿娘吵架。
      当家男人不在,两个女人心中担忧,却无处发泄,于是吵架就成了有益身心的活动。
      ——我很乖,阿耶,你何时能回来?
      贾平安心中柔软,小心翼翼的把书信收好。
      第二封信来自于高阳。
      信中高阳说了自己的近况,很是大大咧咧。
      夏季高阳出门多是打马毬,想想一群贵妇顶着烈日策马挥击,让贾平安想到了后世自己顶着酷暑踢野球的经历。
      ——大郎如今越发的沉稳了,也交了朋友,隔一阵子就出去和朋友玩耍。
      孩子们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世界。
      贾平安感受到了高阳的一丝惆怅。
      作为父母,看到孩子渐渐脱离对自己的依赖,心中既欣慰也惆怅。
      第三封信……
      竟然是新城。
      贾平安笑着打开书信。
      ——小贾,长安的天气不错……
      小白花就没有高阳那等敢爱敢恨的气质,怒了就用小皮鞭狠抽,连李义府都被她追杀过;爱了就敢主动推倒贾平安。
      ——有人说禄东赞此人狡诈,不过皇帝说你更狡诈。
      对禄东赞的评价很中肯,但长安有资格评价禄东赞此人的不会超过十人。新城竟然得了这个评价,必然是她主动去请教的结果。
      而皇帝说贾师傅更狡诈,这是褒奖,但也不会平白无故的说出来,只有新城主动去询问的一种可能。
      小白花用这等隐晦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小贾,我想你了。
      贾平安抬眸看着天空。
      晨曦在天边若隐若现,空气中已经多了一些生机,清新之极。
      贾平安双手抱膝坐在台阶上,就这么平静的看着晨曦缓缓蔓延。
      ……
      修整过后的第一日,双方开始用斥候来试探。
      阿史那波尔大清早就被拎了过来。
      “此次斥候和游骑由你部负责,可能压制住吐蕃人?”
      贾平安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道。
      然后抬眸瞟了他一眼。
      阿史那贺鲁心中微颤,“定然能。”
      “那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贾平安颔首。
      随即双方爆发了斥候大战。
      “这只是热身。”
      贾平安很镇定的在弄火锅。
      突厥人拼命了。
      “我只要胜利!”
      阿史那波尔坐镇后方,亲自指挥此次斥候大战。
      他的身前倒下了五个将领的尸骸。
      那些突厥人看到他那铁青的面色时,都不禁打个寒颤。
      能把阿史那波尔逼成这样的唯有贾平安。
      但不逼突厥人就不会卖力。
      “想摸鱼,还早了些。”
      贾平安在吃火锅。
      “兄长你不吃牛腰子?”
      “这个家伙事好,牛的家伙事肉多。”
      外面厮杀正酣,这里热气缭绕。
      ……
      “大相,突厥人发狠了。”
      禄东赞丝毫没觉得奇怪,“贾平安盯着他们,大战当前谁敢保存实力,被他一刀剁了也是白剁,还得了一个坏名声。”
      他抬头说道:“御人也是名将必备的能力之一。不能御人,如何能让大军如臂使指?”
      众人凛然。
      禄东赞缓缓喝了一杯茶。
      “我们的人该出发了吧?”
      一个官员说道:“我们的人已经混进去了,就等着时机和弓月部的头领见面。”
      禄东赞叹道:“突厥人不死心,他们依旧想重现当年的辉煌。阿史那波尔对我们有好感,那是假的。他只是权衡利弊,觉着跟着我们更有可能实现他的梦想,而跟着大唐他此生再无看到突厥再度崛起的那一日。”
      由此可见,在突厥人的眼中,大唐依旧比吐蕃更强大。
      禄东赞说道:“这是此战的关键,拉拢了弓月部……一旦战时他们能反戈一击,此战胜败何须多言?”
      布金问道:“若是阿史那波尔不答应呢?”
      禄东赞平静的道:“那是死士!”
      ……
      阿史那波尔身心俱疲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没有效忠大唐的心思,从刚开始就想摸鱼。
      但贾平安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打算,二十鞭算是一次提醒。当众被鞭责让他羞怒不已,但他能如何?
      叩叩叩!
      “进来。”
      阿史那波尔的亲兵进来,“有人求见,不认识的人,说是有要事。”
      来人进来了。
      他一直低着头。
      阿史那波尔皱眉,“你是何人?”
      此人穿着突厥部的军衣,但居然敢不抬头,让阿史那波尔心中一动,就握住了刀柄。
      “我来此是想问可汗,可想重现当年的辉煌?”
      阿史那波尔一惊,拔刀起身,“你是何人?”
      来人抬头,一张普通的脸,微笑道:“我奉命而来。”
      “谁的令?”
      “大相!”
      阿史那波尔下意识看看门外,狞笑道:“禄东赞想说什么?”
      “你并不是立时令人拿下我,可见心中对大唐不满。”
      来人说道:“大相说了,此战吐蕃必胜,一旦取胜,吐蕃将会横扫安西,包括弓月城等地。你想做溃兵中的一员,还是想带着麾下一路去招揽部众,重新竖起突厥的大旗?”
      阿史那波尔心中一惊,“我若是杀了你……”
      “我还有同伴在外面。”来人从容的道:“若是你杀了我,我的同伴就会喊叫,说你和吐蕃勾结……要知晓贾平安此人狠毒,若是知晓了此事,你觉着他面对一具吐蕃人的尸骸出现在你的房间内会作何想?”
      ……
      第二日,斥候大战更猛烈了。
      “突厥人很卖力。”
      李弘也渐渐学会了许多,从战报上获取消息,随后和贾平安请教。
      贾平安说道:“这是气势之战。”
      第三日依旧如此。
      斥候战不断,不时有对方的斥候突袭到大营外耀武扬威,哪怕被乱箭射杀也毫不畏惧。
      这就是气势!
      第四日。
      斥候战突然消失了。
      双方的斥候在中点附近盯着对方,不许对方突破到己方大营之外。
      “这是遮蔽。”
      贾平安在教导太子。
      “沙场征战最要紧的便是消息的获取,若是能获取敌情,又能遮蔽战场,如此战场就如同对你单方面透明。你能知晓敌军的动向,而敌军却弄不清你的手段,如此便拿到了先手。”
      李弘点头,默默记住了这些。
      “随后呢?”他问道。
      贾平安微笑道:“随后便是……大战开始!”
      ……
      第五日。
      清晨,李弘起床。
      从到了疏勒城后,他就拒绝了曾相林等人的伺候,自己料理自己的一切。
      曾相林心中发酸,觉得自己越发的没用了。
      起床后操练。
      这已经成习惯了。
      跑步,随后练习刀法。
      吃完早饭,李弘去寻舅舅。
      贾平安的屋子外面此刻站着一群将领。
      “见过殿下!”
      众人行礼。
      “国公才将起床。”
      呃!
      舅舅那么懒的吗?
      李弘发现将领们都神色轻松。
      是了!
      主将这般做会让麾下感到他的自信。
      大战之前我依旧能睡个懒觉,你们还担心什么?
      李弘推门进去。
      贾平安正在洗漱。
      吃完早饭后,他甚至叫人给自己弄了一杯茶。
      此刻天色依旧昏暗。
      贾平安坐在屋子里,静静的喝着茶水。
      李弘坐在他的边上。
      贾平安放下茶杯,说道:“从一开始我就知晓吐蕃将会是大唐最大的威胁。”
      “从何时开始?”
      “从第一次去叠州开始。”
      “大唐要想持续强盛,向西是必然的。商路需要维系,安西都护府需要保持安稳,并盯着波斯方向的大食,这一切都是大唐的生命线,可这条生命线却在吐蕃人的眼皮子底下,若是不击垮了他们,大唐谈何发展?”
      李弘想到了舅舅多次提及的大食。
      以及多次提及的吐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高祖皇帝的责任是推翻前隋,建立大唐。先帝的责任是击败突厥,稳固大唐国势。而当今陛下的责任是在这些基础之上,扩展大唐的国势,清扫周边威胁,为子孙营造一个更好发展的空间。”
      贾平安看着李弘说道:“你要看着这一切,以后你的责任是什么,我想该让你自己去思索。”
      李弘用力点头。
      贾平安起身。
      徐小鱼等人带着甲衣来了。
      贾平安伸开双手,目光平静的看着外面的众将。
      甲衣披上,横刀佩戴在腰间。
      贾平安大步走了出去。
      “见过国公!”
      众将行礼。
      贾平安颔首。
      “跟着我。”
      他从未有过的热血沸腾。
      这个大唐最大的外患便是吐蕃。
      从立国开始,吐蕃就在盯着大唐,寻机撕咬一口。
      历史上他们和大唐在陇右和安西征战百年,吐谷浑落入他们的手中,陇右变成了第一线。
      随后吐蕃盯住了安西,不断侵袭,最终攻占安西。
      此刻吐蕃的战略态势从未有过的好。
      随后就是不断拉锯,今日吐蕃攻占安西,明日大唐夺回安西,就这般反复拉锯,直至大唐在安西的基础渐渐稳固。
      但安史之乱后,慌不择路的君臣想到了能以一己之力镇压西域和吐蕃、大食等庞大势力的安西都护府,于是一纸调令,调集了安西、陇右、北庭、河西等当时大唐最为精锐的边军入援。
      这些援军渐渐消散在了无穷无尽的内战中,而吐蕃趁势出手,切断了河西走廊,由此安西都护府就成了孤军。
      五十载!
      远离大唐五十载,但安西人却一直在守护着大唐的安西,直至五十载后,最后的荣光随着白发一起凋零……
      贾平安步履稳健,他抬头看看东方的微光。
      这是大唐的安西!
      我来此作甚?
      他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他带着众人走在了长街之上。
      许多百姓默默开门,一家子站在门外看着他们。
      这是吐蕃和大唐之间从未有过的碰撞。
      一个妇人嘀咕道:“说是有三十万呢!我们可能胜吗?”
      边上的老人低喝,“闭嘴!”
      妇人不服,“阿耶,我们人少。”
      老人骂道:“人少又怎地?大唐男儿哪一战不是以少胜多?看看这些人,哪一个惧怕了?就算前方全是敌军,他们依旧这般冲出去,怕个鸟!”
      老人牵着孙儿的手,揉揉他的头顶,“五郎可怕吐蕃人吗?”
      孩子摇头,“不怕!”
      无数百姓默默站在家门口,看着他们一行人缓缓走向城门。
      贾平安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何为汉唐!
      看着这些默然却目光坚定的百姓,他想到了以后。
      当这里变成一座孤岛后,这些百姓依旧源源不断的在生产,在打造兵器,把自己的儿孙送去军中。
      没有人低头。
      五十载!
      从未有人低头!
      这才是汉唐!
      贾平安走到城门外,回头看了一眼。
      “那五十载,不会再有了。”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