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大唐扫把星

  • 阅读设置
    第1116章 作茧自缚
      官员叫做顾明,乃是廖友昌的心腹。
      他站在门外,冷冷的道:“使君问你,可知错了吗?”
      狄仁杰毫不犹豫的道:“我无错!”
      顾明哂然一笑:“忘了告诉你,就在这两日,朝中弹劾你的奏疏不少。”
      狄仁杰说道:“别人喜欢趋臭,我却厌恶。”
      顾明面色一黑,“我来此是想告诉你,长安的文书到了。”
      狄仁杰起身,“去何处?”
      顾明笑了,“去西南,契丹人的聚集地。对了,契丹人痛恨大唐,去了那里任职县尉,你且小心些。”
      狄仁杰收拾了自己的东西,主要是书籍和衣裳。把这些东西弄在马背上,他牵着马出来。
      “狄明府要走了!”
      消息已经传开了。
      顾明就在县廨院内等候,他将监督狄仁杰出发。
      狄仁杰来了。
      一匹马,马背上背着几个大包袱。
      “走吧。”
      顾明颔首,最后说道:“你只是一介县令,贵人之事非你能管。人贵自知,你就是不自知,所以才有今日之劫,去了西南好自为之!”
      狄仁杰默然。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县廨。
      一群人站在外面。
      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他们有个共同点,那就是穿着简朴。
      顾明止步,“你等来此作甚?”
      百姓们默然。
      顾明乃是华州长史,官阶比狄仁杰还高。他盯着这些人喝道:“还不散去?”
      没人动。
      哒哒!
      马蹄声孤独而单调的传来。
      狄仁杰带着斗笠,背着一个大包袱,牵着马儿出来了。
      那些百姓抬头。
      顾明感受到了一股子悲愤的气息。
      “狄明府!”
      狄仁杰愕然,“你等是……”
      一个老人上前,“狄明府,我等听闻你被贬官了?”
      狄仁杰笑道:“只是换个地方。”
      “为何?”老人问道。
      狄仁杰看着这些百姓,说道:“没有为何,你等只管好生度日……”
      因为李义府是吏部尚书,所以文书传递的很快。
      廖友昌因为狄仁杰阻拦征发民夫之事威严扫地,所以特地令人把消息传出去。
      打击对手就是褒奖自己。
      廖友昌觉得自己没错。
      但百姓来了。
      可他们来了能干啥?
      顾明觉着这是个广而告之的好机会,“去岁郑县有官吏贪墨了税钱,狄仁杰罪责难逃,长安传来文书,将他贬官西南。”
      老人颤颤巍巍的说道:“可狄明府那时还没来华州,为何是他的罪责?”
      百姓在许多时候并不傻,只是受限于信息匮乏和眼光狭窄的缘故,导致无知。
      “狄明府才将阻拦了华州征发民夫,随即此事就被栽在他的身上,这是蓄意!”
      老人怒道:“狄明府何罪?”
      顾明冷笑,“难道你等要为他顶罪不成?谁站出来,我成全他!”
      老人浑身一震,嘴唇颤抖着,低下头,“老夫无能,对不住了。”
      狄仁杰微笑道:“回去吧,都回去。”
      百姓们不动。
      顾明冷笑,“我今日在此,谁敢站出来?”
      人群默然。
      “让一让。”
      一个有些细微和客气的声音传来。
      人群裂开一条缝隙,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老夫王福,愿为狄明府顶罪。”
      顾明冷笑,“记下此人的姓名。”
      身边的小吏笑道:“长史放心,我的记性好,几个姓名忘不了。”
      人群中走出一人。
      “我叫做王老二,愿为狄明府顶罪。”
      “我是王老三,我愿意为狄明府顶罪。”
      小吏面色微变。
      “我叫陈福吉,愿为狄明府顶罪。”
      一个个百姓站了出来。
      老人,少年……
      顾明面色铁青,“都记下!”
      狄仁杰的视线模糊了。
      他以为百姓会胆怯……
      那个老人颤颤巍巍的站出来,羞愧的道:“狄明府,老夫错了。”
      身边的妇人说道:“阿翁,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对谁好!”
      轰!
      瞬间狄仁杰觉得脑子里全空了。
      过往的经历全数走马灯般的在脑海中闪过。
      原来为官之道就这么简单,你对百姓好,你心中有百姓,那么他们就会回馈你十倍百倍的好。
      圣贤书里的大道理全数归零,化为四个字:将心比心!
      “这是闹什么?”
      廖友昌威严的声音传来。
      顾明如同遇到了救命稻草,回身道:“使君,这些百姓被狄仁杰蛊惑,想为狄仁杰顶罪。”
      廖友昌冷哼一声,“谁想为狄仁杰定罪?严查!”
      破家刺史,灭门县令。
      老人浑身哆嗦,却不肯退。
      马蹄声轻松而来。
      哒哒哒!
      众人侧身看去。
      两骑出现在街道尽头,有人说道:“是长安的官员!”
      廖友昌面露微笑,威严消散无踪。
      顾明笑吟吟的跟在他的身侧准备迎过去。
      两个官员近前勒马,其中一人喝道:“谁是狄仁杰?”
      这是要追加责罚吗?
      狄仁杰想到了贾平安,但他实在是没脸……
      “我是!”
      狄仁杰希望能去更远的地方,一辈子再不回关中。
      为首的官员说道:“陛下有诏书。”
      众人束手而立。
      “郑县狄仁杰勇于任事,擢升为华州长史。”
      诏书不该是讲究音律,讲究用典,讲究辞藻的吗?
      为啥这般简单?
      但这个已经不重要了。
      顾明面色惨白,“下官呢?下官是长史啊!下官去何处?”
      那官员没搭理他,对狄仁杰颔首微笑,“出发前赵国公有话交代……你等去了华州告诉怀英,有事说事,报喜不报忧算是怎么回事?几个跳梁小丑罢了,他遮遮掩掩的为何?回头罚酒!”
      “平安!”
      狄仁杰红了眼眶。
      贾平安出手了?狄仁杰竟然是贾平安的人?老夫错了!廖友昌红了眼珠子,“怀英……”
      这称呼亲切的让狄仁杰浑身鸡皮疙瘩。
      廖友昌笑道:“你若是早说和赵国公交好,何至于……不过还来得及,晚些老夫置了酒宴,还请怀英前来。”
      狄仁杰竟然是贾平安那条疯狗的人,我竟然差点毁掉了贾平安的人,那个疯子会如何?
      “敢问老夫如何?”廖友昌终究忍不住问道。
      “廖使君?”官员看了他一眼,“去西南吧。”
      廖友昌面如死灰。
      ……
      清晨,细雨淅淅沥沥的落下,在屋檐外营造了一个烟雨的世界。水线细微;水汽如烟,在雨线中轻轻摆动。
      天色微青,几个坊民急匆匆的从大门外走过,传来了大声的喧哗,也有大声的笑。
      这些坊民家境普通,遇到点事儿就捉襟见肘,按理该时常焦虑才是。
      但魏青衣听出了笑声中的快活。
      “青衣,你在看什么?”
      老骗子范颖出来了。
      魏青衣轻声道:“师父,你说那些贵人快活吗?”
      范颖楞了一下,笑道:“贵人有权能驱使人,有钱能任意花销,自然是快活的吧。”
      魏青衣摇头,“可我觉着他们还不如这些坊民快活。”
      范颖觉得闺女有些神神叨叨的,“这些坊民打一斤劣酒还得扣扣索索,心疼不已,这叫做快活?”
      魏青衣摇头,“师父你只看到了他们的清贫,却看不到他们的欢喜。他们打了一斤劣酒就欢喜,回到家中舍不得喝,小口小口的品尝,下酒菜不过是些寻常菜蔬,孩子在身边窜来窜去,不时嘴馋要吃的……可他们觉着这样的日子快活。”
      “师父,那些贵人就算是喝着当世最好的美酒,吃着当世最美味的饭菜,身边皆是绝世美人,可却愁眉不展,忧心忡忡。或是恼怒不已,或是咬牙切齿……他们并不快活。”
      范颖笑道:“按你的说法,越穷越快活?”
      魏青衣摇头,“非也。穷了,也就知足了。穷了能追求的少。追求的少,欲望就小,欲望小,人就活的简单……活的越简单,人就越快活。”
      范颖嘟囔着,“什么快活,有钱才快活。”
      魏青衣莞尔。
      “青衣,今日有人请客,老夫便不回来吃饭了,你自家记得做,莫要忘记了啊!”
      “知道了。”
      魏青衣站在屋檐下,春风吹过,衣袂飘飘,恍如仙子。
      范颖一路去了平康坊的一家酒楼。
      “杨兄!”
      杨云生已经到了,笑道:“来了,饮酒。”
      二人坐下,范颖说道:“最近老夫去乡间转悠,见到了不少凶悍的鸡,有一只堪称是猛将,可看着外表寻常,老夫不解,就问了主人,主人说这只鸡喜欢在墙根等阴凉处觅食,那等地方多蜈蚣,蜈蚣有毒,这鸡吃多了蜈蚣便凶悍无比,见到人从家门外走过都会扑击。”
      “还有这等事?”
      二人越聊越热络。
      微醺后,范颖笑吟吟的道:“今日杨兄竟然不忙?”
      杨云生惬意的道:“卢公来了几个客人,老夫得闲就出来寻你。”
      范颖举杯相邀,“什么客人,竟然还得让杨兄避开,可见卢公对杨兄也并非信任。”
      杨云生摇头,眉间多了些黯然之色,“非是如此。来的是士族中德高望重之人,大概是商议要事……”
      喝完酒,二人告别。
      范颖转了几个圈子,换了衣裳后,出现在了百骑中。
      “士族那边来了些德高望重的人,和卢顺载等人商议要事。”
      消息迅速到了帝后那里。
      “什么要事?”
      李治皱眉。
      武媚说道:“士族此次被拿下十余人,那些人恼火了吧。”
      李治冷哼道:“一群蝇营狗苟之辈,却偏生背着个君子的名头。”
      武媚笑着令人去泡茶。
      李治的神色这才融洽了些。
      熟悉的茶香啊!
      李治轻轻嗅了一下,“浓了。”
      王忠良赞道:“今日的茶叶大片了些,陛下神目如电呐!”
      武媚缓缓说道:“还有一事。李义府与士族此次暗中交易,那些士族长者来了长安……”
      李治的眸中多了些冷意,“狗若是不听话……朕在看着。”
      寻寻趴在边上,抬头茫然看着帝后。
      ……
      太子正在等舅舅。
      “殿下,赵国公该来了。”
      曾相林已经出去几次了,可依旧没看到贾平安的身影。
      让太子久等,太过分了吧?
      “来了来了!”
      贾平安姗姗来迟。
      “阿福今日有些躁动不安,谁都安抚不好,只有我。”
      贾平安觉得阿福是发情了,可想想却觉得不对。
      熊猫发情就像是太阳打西边出来般的稀罕啊!
      “舅舅,你觉着五户联保该不该废除?”
      呃!
      这个问题……
      曾相林一脸纠结,显然也被太子问过这个问题。
      贾平安说道:“我教过你分析事物的法子。五户联保该不该废除,先得从源头去寻找……五户联保何时出现?为何出现?”
      李弘说道:“最早的是商鞅。”
      “对,五户联保就是连坐法,为何要行连坐法?”
      贾平安在诱导。
      李弘说道:“好管束百姓。”
      “没错。”贾平安说道:“如此一分析就得出了结论,五户联保的设立是为了管束百姓,那么我们再倒推,为何要用这等法子来管束百姓?”
      李弘仔细想着。
      “是官吏管不好百姓。”
      思路瞬间全部打通了。
      李弘说道:“官吏管不好百姓,所以就用连坐之法,用威胁来达到目的。那么是否该取消五户联保之法,就得看大唐官吏能否管束好百姓……”
      “你看,可是全数解开了。”贾平安笑道。
      “是。”李弘说道:“若是取消连坐之法,逃户会增加。”
      “五户联保之下,谁家敢逃亡,邻居就会倒霉,所以邻居会盯着他们。”这便是连坐之法。
      “可邻居却是无妄之灾。”李弘有些纠结。
      贾平安说道:“那么再追溯,为何百姓会逃亡?”
      李弘说道:“不堪赋税重压。”
      贾平安点头,“明白了吗?”
      连曾相林都明白了。
      “原来做事还有这等精巧的法子吗?”
      他觉得自己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等贾平安走后,李弘坐在那里,良久都没说话。
      “见过皇后。”
      武媚来了。
      “五兄!”
      她牵着太平,小小的人儿见到兄长后就扯着嗓子叫嚷。
      李弘笑着起身,“见过阿娘,太平,今日可乖?”
      “乖!”
      太平依旧叫嚷。
      李弘赶紧吩咐道:“去弄了吃食来,要精巧的,不能堵住嗓子的。”
      武媚问道:“这是什么道理?”
      李弘说道:“舅舅说孩子不懂,若是吃那等颗粒的食物,不小心就会整颗咽下去,若是堵住了喉咙就危险了。”
      “倒是细心。”
      武媚松开手,太平就摇摇晃晃的走过来。
      她走到李弘的身前,仰头伸手。
      “抱!”
      李弘弯腰抱起她,笑道:“太平又重了些。”
      太平说道:“五兄,吃。”
      “太平如今还不能吃。”
      贵人的孩子断奶晚。
      李弘笑着作罢。
      “对了,先前看你发呆,是想什么?”
      武媚问道。
      “有个问题一直让我困惑……”
      李弘说道:“五户联保连累无辜,我一直在想能否废除了。今日舅舅来,我便请教了他。舅舅让我溯源……五户联保之法原来是官吏无法管好百姓的无奈之法,也算是懒政之法……”
      武媚笑道:“是懒政之法。让百姓切肤之痛,如此他们才会互相督促。”
      “可这不公平!”李弘说道:“我也知晓这等不公暂时没办法解决……除非大唐的官吏能管好百姓。”
      “能吗?”武媚问道。
      李弘犹豫再三,郑重摇头。
      大唐官吏的治理水平也就是普通,但有个长处就是基层管理……坊和村是最小的管理单位,坊正和村正就是一个个聚居点的长官。
      这样的基层管理单位辅以连坐法,这才是大唐立国后迅速安定下来的原因之一。
      但连坐法对不对?
      ……
      “不对。”
      王勃说道:“先生,这是懒政。”
      贾平安说道:“可只能如此!”
      王勃气咻咻的道:“先生,那是官吏的问题。你曾教导我谁的责任便是谁的责任。百姓逃亡或是不缴纳赋税,这该是谁来管?是官吏!可官吏管不了,于是便行连坐之法,让邻居来管,这是懒政。”
      贾平安:“……”
      他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
      王勃却越想越生气,“若是无法管束,这同样是官吏的问题,和百姓何干?”
      贾平安问道:“难道就置之不理了?”
      王勃摇头,“自然不能。先生你说过一件事的好坏要看它是造福大部分人还是只顾着一小撮人,或是对家有利,或是对国有利,需要权衡利弊。”
      贾平安点头。
      “百姓不缴纳赋税能有多少人?”王勃说道:“极少,为了这个极少行连坐之法,这是懒政,也是漠视百姓。”
      有趣!
      “若是百姓逃亡呢?”贾平安再问道。
      王勃说道:“这又得回到先生教授的方法论了,遇事要溯源,百姓为何逃亡?只有一种可能,熬不住了,因各种缘故交不起赋税……这样的百姓该不该缴纳赋税?我以为值得商榷。难道要逼死人才是官吏的政绩?”
      “哈哈哈哈!”
      贾平安放声大笑!
      外面路过的贾洪说道:“阿耶好欢喜。”
      贾平安是很欢喜!
      “某地遇天灾,或是干旱,或是水患,或是蝗灾,每当这等时候朝中总是会豁免当地的赋税。那么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为何不能豁免?”
      王勃很严肃的看着贾平安。
      贾平安倍感欣慰。
      他想到了后世的个人破产。
      老子总算是把这个小子给教出点模样来了。
      ……
      本月最后三天了,书友们还有月票的,爵士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