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我家少年郎

  • 阅读设置
    第130章
      故都还是当年的故都,旧的时代却被战火摧枯拉朽的毁去,留下山河疮痍与民生凋敝。
      当守城的将领开门投降的时候,沈煜正坐在空旷的大殿上。
      以往明晃晃的灯盏内是燃尽的烛蜡,满室昏暗。宫娥内监仿佛都知道大势已去,比树倒后的猢狲散得还要快。
      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在上百个夜深人静里骤然惊醒,在一次又一次的军报下寝食难安,年岁未过四十,却熬出了两鬓的斑白,到如今,沈煜忽然有种宿命难违的感觉。
      他消瘦而孱弱地坐在那里,浑浊的眼光缓缓扫过两旁暗淡的金碧辉煌。
      也许再过半个时辰,季长川的大军便会将这个地方团团围住,长剑指在他脖颈下,再拎着人头走出去,展示给大魏千千万万的子民看。
      死其实并不可怕,也并不让他畏惧,但沈煜仍旧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他不好色,不贪财,未曾沉迷享乐,每日夙兴夜寐,拼劲了全力想为大魏某一个更好的将来;他也没有妇人之仁,只要对王朝有异心的,无一不是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他甚至创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有着雄厚的财力和武器——可是为何这些臣民会背叛自己?
      为何祖宗的疆土会丢在他手上?
      他会难道比先皇帝,比宣宗皇帝更为不堪吗?
      这是他冥思苦想许久也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萧索的北风从四面八方的缝隙里钻入,将墙上那幅清冷的画像吹得波澜微动,茹姬平和的眉目好似一瞬间鲜活起来。
      殿下的老宫女步伐轻缓地走上台阶,把一杯刚煮好的热茶端到他手边,一如既往地默默收拾好桌上凌乱的书册。
      禁庭里的太监们早就不来伺候了,一壶茶从热到冷再至见底最后蒙尘。所有人都带着观望的态度,想看看这天下到底几时会易主。
      沈煜慢慢地转头瞧了她一眼,嗓音低哑开口:“陈姑姑。”
      年迈的宫人掖手而立,礼数周全地站在身侧。
      他苍白地问道:“你觉得朕……做错了吗?”
      是天要灭大魏,还是他,灭了大魏……
      气数已尽的咸安皇帝连最后能说话的人也没有了,他面对这位跟了自己几十年的老宫女,也觉得有几分可怜可笑。
      “奴婢,不敢妄议君王。”她垂眸答完这一句,忽又抬眼,静静地补充道,“只是当年凤栖宫中,锦帐之内,圣母太后抱着初临人间的陛下,曾对奴婢说——
      “‘希望将来,煜儿能够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皇家子孙。’”
      沈煜端着茶杯的手倏忽一顿。
      他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冲着荒凉的宫殿无声无息地笑了笑。
      殿门口的微光照出外面晴朗的天空,半点也不似宫中的阴暗潮湿,沈煜忽向往的眯起眼,虚弱且疲倦地说:“姑姑还记得,当年朕小的时候,你常用来哄我开心的那只拨浪鼓吗?”
      “朕想看一看,劳烦姑姑,替我跑一趟。”
      老宫女恭敬地应声,款款退下。
      行至殿外时,她驻足往后望了一眼。
      仿若看见这空空荡荡的王朝里坐着一个行将就木的皇帝。
      沈煜将那张母亲的画像仔细又整齐地摆在自己的面前,干枯的手指拂过宫廷画师细腻的笔触,最后落在旁边那尊晶莹繁复的玉玺上,从龙首一路往下。
      脑子里莫名冒出旧日读过的古人诗。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欢乐极兮哀情多……”
      他信手打翻那盏跳跃着焰火的烛台,看灯烛点燃帐幔,渐次烧成一片火海。
      “少壮几时兮,耐老何。”
      *
      魏王朝的百年基业终究于烈焰里付之一炬,战争洗礼过的长安城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恢宏浩大,季长川打马自城下走过时,亦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向他迎面袭来,那是曾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是多少皇宫贵族,王侯将相前仆后继的地方。
      纵然岁月变迁,斗转星移,都城却依旧巍峨耸立。
      “这江山,到底不是一个人的江山啊。”
      余飞同他并辔而行,两匹战马一前一后的漫步。年轻的将军没能听明白这话的意思,只顺着他的视线朝皇城打量了一番。
      “将军,燕王那边又派使臣来信了,这回送的是锦缎和玉器,说是遥祝新皇登基,愿南燕与中原王朝永世修好。”
      他言罢来了兴致似的夹了夹马腹,“您猜猜那落款除了燕王还有谁?”
      季长川懒懒地按着腰间的剑柄,“是袁公吧?”
      余大头愣了一愣,随即诧异:“您怎么知道的!”
      他漫不经心地笑着,从怀里摸出一粒微甜的小药丸塞进嘴中细细的抿。
      “那只老狐狸哪有这么容易死,我和他共事十年,他如何想的,我比谁都清楚。”
      季长川遥望眼前绵延的关卡城防,身体随马步自然起伏,“袁傅上回吃了败仗,正需要时间修养,就是想借我的手除掉沈煜这个隐患,也好趁此时机整顿兵马。”
      余大头跟上他的速度,跃跃欲试,“将军既然知道,那咱是不是不用跟他们虚与委蛇了?眼下士气高涨,干脆派兵把南燕也一并收拾了吧,省得这帮人今后再嚣张。”
      季长川终于颦眉啧了声,转头看着他时总觉得自己教出来一个傻子,于是伸手便朝那大脑门儿上弹了一下。
      后者被他戳了个东倒西歪,连忙捂住脑袋。
      “怎么都是些傻小子,成日里除了打仗,不能装点别的吗?你以为我们的兵是天上掉下来的,不吃不喝不用休整么?”
      他翻起白眼,无奈的叹气,“真是和项桓一个德行,好在他现在是改了,你倒还没开窍……你们俩,当初若能学得宇文一点半点,我也就不至于操这些心了。”
      余飞摸着额头,当面不敢反驳,心上却不以为然地悄悄嘀咕。
      “宇文……宇文也不见得好哪儿去,他自个儿都还有一个烂摊子没告诉你呢,就他心眼多藏得深。等你知道了,不吓死你!”
      然而季长川自然不会听到他腹诽,就这会儿功夫,已经不由自主地吃了好几粒药丸。
      这东西做得很精致,本来是给他们这群大老粗润嗓子用的,却时常让他当成糖果消遣,三两天就吃完一袋。
      他含在口中品尝咀嚼,忽然想着今后大概很难吃再到了,不禁觉得有些遗憾。
      两人正走到城门边,手下的士兵跑上前来回禀。
      说三军已在十里外整顿完毕,随时可以启程。
      季长川咬碎嘴里的糖,颔首示意:“知道了,让他们动身便是,不必等我。”
      士兵领了军令,上马折返回营地复命去了。
      余飞在身旁问:“将军……真的不打算重建旧都吗?其实这地方挺不错的,山清水秀,风水也好,是咱们从小长大的地方。”
      季长川斜斜睇他,“风水这么好,还能沦陷两次?”
      余飞:“……”
      他低笑一声,回首最后眺望眼前的都城,不带留恋的轻拍战马的脖子,让它小跑起来。
      “再不错也是别人用过的东西,大魏的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年轻人,得学会往远处看。”
      末了,他忽又顿了下,淡淡笑道,“况且,我答应过他。男人之间的承诺,一言九鼎,万马难追啊。”
      *
      午后山风正紧时,宛遥从驿站里走了出来。
      马槽边是忙着给战马添草料的虎豹骑,店伙抱着一堆过冬用的粮食绕到后厨。如今天下初定,四周都显出一种有条不紊的忙碌。
      父母亲年纪大了,不方便冬日赶路,因此这个年关宛延夫妇就暂时留在了成都,和项家人一起等着明年开春再北上。
      三天前,陈文君跟随秦征去了高山集,那里有他新置办的宅院。
      而项桓和宇文将军都有军务要忙,抽不开身。
      一时间,整个官驿忽然空了,只剩她一个人。
      宛遥站在凋零的枝头下,朝苍茫的空中吐出一口白气。
      也就是在这一刻,远方恍惚有马蹄声靠近,她正抬眸,悠长的官道间,便看见少年打马而来,战袍如云似雾,波澜阵阵地翻卷在背后。
      他脸上带着笑,是那种让人能情不自禁被他感染得弯起嘴角的情绪。
      项桓在官驿前下了马,兴冲冲地向她跑来。
      “怎么你一个人回来了?”
      宛遥正问着,忽然被他拉住了手,“走,我带你去看个好东西。”
      她不解地跟进院子里,“又去哪儿?”
      沿途的军士恭敬地向他行礼。
      项桓敷衍着应了两声,笔直地走到一辆备好的马车前,朝旁边的一名小将打了个响指。
      后者立刻会意的冲他笑笑:“都准备好了,将军。”
      少年闻言赞许地颔了颔首,便把一头雾水的宛遥抱了上去。
      “这是……是什么情况?”
      她眼看着项桓挨在自己身边坐下,随即便招呼车夫上路。
      这一番举动风驰电掣,甚至还来不及让人做出反应,很快马车就已经摇摇晃晃地行驶在了官道上。
      宛遥稀里糊涂地回过神,“你到底要带我去什么地方?”
      后者将两条胳膊交叉叠在脑后,懒洋洋地枕在上面,眉峰一挑,“过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宛遥皱眉瞥他,眼中满含深深的怀疑。
      项桓这个人,平时只要能站着就绝对不坐着,就要能骑马就绝不会站着。今天这么委屈自己缩在车里,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她偷偷探身到窗边,刚要打起帘子,手却半途被人拽走。
      “诶——现在还不能看。”
      “为什么……”
      “哪来这么多为什么。”项桓把她两只手轻而易举的箍在掌心,“你呢,眼下就老老实实地陪我坐好,我说能看之前不许那些搞小动作。我可是特地留下来,就为了看着你的。”
      “……”那还真是辛苦你了啊。
      车轱辘吱呀吱呀地响在四方,宛遥将头靠在少年肩膀,感受到指尖渐渐传来的粗糙而温暖的暖意。
      很奇怪,这条道路上似乎除了他们,就没再听到别的动静了,马车徐徐,微风轻缓,安静得有些意外。
      不知过去多久,自遥远处响起一道熟悉而钟鼓,涟漪般荡漾开,是从儿时相伴她长大的声音。
      少年紧握着的手松开了,璀璨的星眸中闪烁出明亮的笑意,他说:“送给你的,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