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美人不识君

  • 阅读设置
    第42章
      她即刻认真起来:“那是件大事了。”说完又有些奇怪,“你忽然告诉我这个作甚么?”
      “难得到那边去,想问问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带的特产。”
      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提议。
      “蜀地的特产啊……”书辞思索了一下,摊开五指开始算,“最有名的肯定是桂花酒,我想要一壶。”
      沈怿听完就皱眉:“不许喝酒。”
      开头便这么扫兴,她忿忿地瞪了他一眼,接着琢磨:“除了桂花酒,还有甜皮鸭,听说很好吃,只可惜路途遥远,你也没法买回来……嗯,那就买成都府的谷花糖吧,对了,麻花和甜茶也不错,那边还有种叫桃花露的胭脂和青萝的眉黛,颜色都不要选太深了,你等等,我去拿纸笔好了……”
      沈怿:“……”
      最后她列了一长串的清单,郑重地交到他手中,提醒道:“要记得杀价啊。”
      “……”
      *
      三日后,肃亲王与镇国将军一同启程南下,上百名亲卫沿途护送,一路浩浩荡荡。
      京城在雷雨中迎来了仲夏,豆大的雨珠砸在芭蕉叶上,噼里啪啦作响。
      肖云和站在窗边,一面听手下的人汇报,一面漫不经心地修剪那盆兰花。
      “……现在内军里到处都是肃王爷的眼线,大人,咱们往后行事可能会处处受阻。”
      他指的,自然是找青铜麟的事。
      肖云和若有所思地颔首,“被他摆了一道,看样子,皇帝眼下对他还有足够的信任,现在动手,确实为时尚早……算了吧,不急于一时的。”
      说完他放下剪子,仰头望着远处,皱眉沉思:“奇怪,这还有一块青铜麟在什么地方,怎么就是查不到……”
      天地间风雨交加,饶是白日,遮天的乌云也让四周昏暗不清。
      言则看着手里的那块青铜碎片,眉头深锁。
      “爹,爹?”门外传来的声音令他骤然回神,忙将东西放进砖墙内,小心翼翼将砖嵌了上去。
      书辞探头往里瞧了瞧,正见他在整理墙上挂着的那幅猛虎啸山图。
      “找了老半天,几个下人都说没看见,原来您在这儿。”她微微一笑,“家里来了客,在厅内等了有一阵了。”
      言则恍悟似的:“哦,我给忘了,这就去。”
      “记得换件衣裳。”
      他应了一声,边点头边出门,书辞跟在后面,忽然回眸看了那副画一眼,又狐疑着收回视线。
      气候一天热过一天,六月初的时候,同住京城的二叔突然登门造访,给众人带来了一个不幸的消息。
      言则的大伯几天前病故了,得让他回去一趟,二叔已经备好了马车,即刻就要上路。
      想不到自己家里也有人病逝,书辞不禁唏嘘。
      事情来得突然,陈氏赶紧回房收拾好东西,这次带家里两个女儿她都没带,只是把言莫拎上了车,临行前吩咐书辞二人好好看家,便与言则一块出了城。
      门前,剩下言书月和书辞面面相觑。
      她笑着说:“好在还有我们俩,至少能做个伴。”
      “晚上吃涮羊肉吧?”书辞提议。
      “好啊。”
      等两人结伴进了屋内,一直隐在墙后的人才缓缓探出了头。
      夏天的夜晚总是来得很迟,雷雨已经停了,小巷子里,青石板上覆盖着浓浓的湿气,水洼投映出一轮皎洁的明月,以及月下那个高挑的身影。
      此刻的院里尽是老弱妇孺,要找一件东西犹如囊中取物。
      他在矮树上借力,纵身一跃正要翻过高墙,突然间,四下里平白出现几道黑影,掌风与剑势同时向他袭来。
      晏寻万没料到会有人潜伏在此,隔开掌力之际,飞腿踢出,正卸了另一人的长剑。
      他自恃武功高强,全然不把这些喽啰放在眼里,然而还不等出手,心口竟猛然绞痛,这是病发的征兆,但实在来得太不是时候了。
      就在这迟疑地瞬间,一柄长刀斜刺过来,晏寻避之不及,左臂被划出一条口子,鲜血直流。
      他咬着牙将腰刀抽出,勉强撑住来人的刀刃,胳膊上的皮肉伤远不及身体里那股刺痛来得骇人,迟缓的动作使得他背上又挨了一刀。
      再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晏寻忍住刀伤,抬手将利刃掷了出去,趁着对方躲闪的刹那,足下发力,一跃而过,很快融进了夜色当中。
      余下数人刚想去追,有人抬手拦住。
      “小心调虎离山。他这样的轻功,哪怕受了伤咱们在场的也无人能追得上。正事要紧,由他去吧,这人自身本就有伤,再加上方才那几刀,活不了了。”
      众人依言颔首。
      “王爷果然料事如神,提前派我等来此处守着,想不到真有人会对言校尉不利。”
      “王爷英明神武,自然比我等有先见之明。”对上次的肃清心有余悸,生怕隔墙有耳,故而沈怿不在时,该奉承的还是得奉承,“言家的守备不能松懈,不过记住,千万莫惊动了里面的人。”
      “是。”
      *
      第二日,辰时不到,朝阳已经铺满了明玉坊的胡同。
      雨后的清晨无比凉爽,天空被洗刷的极其干净,鸟鸣声清脆悦耳。
      书辞和紫玉正走在绿柳红墙下。
      “瞧瞧你这记性,都说了这张图纸今早得带上的,绣庄那边急着要,你倒好,一睡醒就忘了。”
      “……对不起嘛,我自己跑这一趟就好了,您怎么也跟着来了。”
      “我当然不放心你。”她伸手在她太阳穴上一戳。
      拐过前面的一堵墙,浓稠的鲜血蜿蜒而下,顺着石板间的缝隙一直淌到脚边,淡淡的腥味在空气里蔓延。
      紫玉险些踩到,立时跳了一下。
      顺着血迹追寻过去,台阶上有个身着黑衣的人横倒在地,脸埋在臂弯间看不见容貌,高束的青丝上满是血污。
      “小姐,那里好像趴了个人。”
      书辞提着裙摆,小心往前走了几步,“是乞丐?”
      “瞧着不像。”
      她走到那人身边蹲下,抬手拍了拍他:“你没事吧?”
      察觉到对方或许失血过多,早已人事不省,书辞将他的脸上的散发拨开,晨光之下是一张俊逸苍白的脸。
      她不可思议地皱了皱眉:“怎么是他……”
      第三十七章
      晏寻睁开眼时, 午后的太阳正从门缝照进来, 细长的一条投在他身上。
      耳边听到有轻微的水声,他转过头, 对上一双纯净明亮眸子。
      书辞略一颔首:“你醒了。”
      他愕然良久, 喉头才滚了滚,嗓音干哑难耐:“……是你救了我?”
      “对,是我救的你。”
      她抬手将他头上的湿帕换下来, “你手上、后背都有伤, 我给你找过大夫了,他说伤口不深没有伤到经脉, 调养几天等愈合了就能好,现在发烧也是正常的情况。”
      感受到额头的清凉,晏寻平复了一下喘息,缓缓望向她:“我们……可曾见过面?”
      书辞笑了笑:“应该是的。”
      言则的二女儿, 来此之前,他在锦衣卫查过她家的卷宗,对她也算有个一知半解。没想到会被自己即将下手的人所救, 晏寻此刻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想法。
      咽喉忽然一痒,他忍不住皱眉咳出声, 书辞忙端了水喂他喝下。
      “对了, 适才大夫告诉我,你身上除了刀伤还患有一种顽疾, 不过具体是什么病,他答不上来。嗯……好像说是心疾?”
      “不是心疾。”晏寻坐起身, 从她手中接过茶杯,淡淡道,“是不治之症。”
      待他喝完了药,书辞拿着空碗推开门往外走。
      烈日炎炎,紫玉和言书月正站在廊下说话,见她出来,言书月一脸担忧地上前:“阿辞,这样真的好吗?娘回来会不会责怪我们?”
      “不要紧的,他的伤养两天就没事了,娘还有半个月才能回来,那个时候他应该已经痊愈。”
      闻言,她才稍稍宽心,“那就好,我看他伤得也不轻,安心休息一阵想必可以好得快些。”
      “大小姐您放心。”紫玉笑嘻嘻道,“小姐捡人的经验特别丰富,简直轻车熟路!”
      话音还没落,便被书辞狠狠的踩了一脚。
      “我先去厨房给他拿点粥。”
      言书月点点头:“好,那我去点账,你有什么需要的,就来找我。”
      “嗯。”
      现在家里的账都是她一个人管了,尽管学得很慢,也实在不够聪明,可是她够努力,勉强能将勤补拙,虽然书辞不知道为什么言书月会突然变得这样勤奋,但多少有些欣慰的。
      她想,也许在自己离开家的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些什么吧。
      后院的下人已经被支开了,书辞端了粥回去时,晏寻正靠着墙闭目养神。
      听见开门声,他方抬起头。
      “这里是何处?”
      天气太过炎热,门不得不关,饶是这样屋里也不见得多阴凉。
      “是我家。”她顿了顿,“……的仓库,我娘素来喜洁,所以厢房不能让给你住。”
      晏寻表示并不介意,颔首接过她递来的粥碗,“多谢。”
      书辞搬了个小竹凳,坐在一旁看他,“这么说,你受伤也是因为这个病?”她沉思片刻,“没找郎中看过吗?”
      他拿着勺子,抿唇细嚼口中的碎肉,轻轻摇头。
      “大夫神医找了不少,都说没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