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在逃女主爆改虐文

  • 阅读设置
    第352章
      反正这些江南军领头羊现在穿一条裤子。
      没过多久,他们就在相互的交谈中惊觉对方都莫名梦见了同一个人。
      除了穆骏游,其他没见过杜宣缘本来面貌。
      但几个人一合计,便能从那神神叨叨的梦中人里推出同一个人的影子。
      并且在不久后,北地那边平叛的消息便传到江南。
      早就从梦中获知这个消息的几人,现在对这平叛速度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故面上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他们只对那波诡云谲的梦境愈发敬重。
      北地平叛、定北军重组、杜宣缘领北地各地兵马却无印信。
      在这些消息送达江南后半个月,皇帝的圣旨又下达安南军,令穆骏游送还两千人给苍安县,维护治安用。
      穆骏游甚至比皇帝还早知道他要下这个圣旨。
      他早就准备好了要调拨给杜宣缘的军士,除却一部分苏勤旧部里颇有才干的将士,还有部分安南军的老兵,由熊门领队开拔苍安县。
      等这群人入了贼窝,才知道要他们是来给杜宣缘练兵的。
      两千人里难保没有几个动摇的二五仔。
      不过他们在苍安县睡了一宿,一个个全变成忠心耿耿的教官。
      任谁在梦里切身体会一遍背叛后血淋淋的下场,还不会随梦醒后淡却,都会彻底放弃背叛的念头。
      ——这梦还是联机的。
      杜宣缘懒得一个一个找人“谈心”,直接构筑背叛处决的大场景,让他们提前彩排一下万箭穿心,便于做出谨慎选择。
      至于她如何不打草惊蛇地让皇帝下这个调令,则得益于一份份公文的铺垫。
      关于定北军拆分进度的公文,里边大半都是对皇帝的马屁。
      杜宣缘把这个任务交给华蔚。
      华蔚官家女子出身,专业十分对口,一天的工夫写完日期不同、进度略有修改的三十份公文,每一篇的溢美之词都不重样。
      一天一份夸夸文,还汇报着最想听的好消息。
      谁看了谁不迷糊?
      公文里那一小撮的正事皇帝一贯不看,他也看不懂,他只觉得“陈仲因”做的事情甚合他意,高兴得他时不时要造反一下的头风都没那么痛了。
      于是在收到杜宣缘要回苍安县昔日驻军的请求后,根本就不把几千人放在眼里的皇帝直接批了。
      这定北大将军都自觉成光杆司令了,皇帝想着总要给些什么补偿。
      杜宣缘拆完定北军,又开始向皇帝打报告,提议把北地各州的地方军裁了,卸甲归田以恢复民。
      这简直就是冲着北地其他州配备的地方军磨刀霍霍。
      北地各州地方军首领大惊失色。
      她这是自己把伞丢了淋雨,还要把其他人的伞都撕了啊!
      军队就是他们的权柄,怎么舍得轻易裁军?
      但收拢兵马的真实心理不能暴露,只能找其他借口。
      比如北虏——可北虏已经被杜宣缘打到犄角旮旯里去,想要休养生息卷土重来恐怕都得十几年。
      再比如百姓起义——欸?百姓呢?
      这时候北地各州的刺史一统计,发现他们辖下那些年年起义的刺头们都没了。
      北地都被闹得十室九空,想起义都没这个条件。
      而且这个提议偏偏是杜宣缘提的。
      她已经把自己直属的定北军拆的差不多,一营只留五千人,十个营拆分重组成五个营,正好前段时间定北军叛乱跑得跑、死得死,杜宣缘给定北军剩余将士请功,那些营长们官升了,管得兵却没了不少。
      还不能抗议,一抗议就是圣旨。
      当时杜宣缘还联络这些地方军过来“帮忙”,他们就是奉命防止定北军再度叛乱的。
      结果现在定北军裁完,剩下这些素质更高的士卒开始盯着地方军裁员来。
      倒是风水轮流转。
      一看北地这些人就知道他们心不齐到什么程度,连唇亡齿寒都不知道。
      北地的军首人都麻了。
      名义上他们也都是杜宣缘的兵。
      就没见过这么上赶着捅自己一刀的——这新任定北大将军是不是有病啊,觉得管不住北地这么多兵马,咱们可以坐下来慢慢谈,哪有一上来就放血的啊!
      皇帝很高兴。
      南北定乱、百姓安居乐业,简直就是盛世中兴的景象,他只觉得自己马上要名留青史了,能不开心吗?
      杜宣缘也挺高兴的。
      自从开始裁军,隔三岔五就有人来暗杀她。
      抓住一波就是一次名正言顺的排除异己,定北军逐步裁兵的这一个月里,杜宣缘已经把军中那些混吃等死、怀有异心的全部清了出去。
      定北军人数虽然比以前少,但军队素质提高,对杜宣缘更是言听计从。
      现在裁地方军,又可以借此党同伐异,还能为自己以后的南下铺路。
      杜宣缘深谙那些名义上归属自己的兵马,都不一定是她的人,只有真正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军队,才是属于她的力量。
      不过北地那些军首也不全是等着刀落下来的人。
      暗杀杜宣缘这条路已经有无数“前辈”验证过,几乎可以说是死路不通,便有人另辟蹊径,瞄上了杜宣缘在黄州的“故人”。
      他们当然不会傻到觉得能用史同满威胁到杜宣缘。
      而是有人通过在皇城的关系,获知了杜宣缘曾经在太医院的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