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农家“乖”夫郎

  • 阅读设置
    第110章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马青云夜半会钻到他被窝,要给他······
      出门在外,最忌沉睡,何况徐茂还有些拳脚功夫,即使歇息也极为警惕。
      被子刚动,眼睛还未睁,已经握住伸来的胳膊一扭。
      “啊~”
      一炕的镖师被一声惨叫惊醒。
      点油灯后就见徐茂坐在炕头,马学子抱着胳膊缩在墙角处,“我,我冷,想拉徐大哥你的被子······”
      王镖师清楚地看见,东家的脸色黑的如同锅底,他走镖多年,也算有些见识,见此情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是,有人主动投怀送抱,为什么要拒绝?
      他不是很理解东家,却也开口帮忙解围,主动邀请马学子换床位,免得两人尴尬。
      徐茂没允,只是这次熄灯后,暗暗警告马青云安分些。
      当然,这些王镖师是不知道的,他只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猜测娓娓道来。
      徐钰瞪大眼睛,马学兄竟然勾引他大哥!
      不对,是马学兄主动献身,可是,为什么呀?
      “我猜可能是半夜下雨马学子冷,见东家有两床被子起了心思。”王镖师说着自己的猜测。
      魏景行挥手,示意他去忙,待王镖师出了正堂,说道:“别想了,你俩注定不能成为朋友。”
      同科之情,那是考中之后才有的,自然是为日后同朝为官相互照应,否则,就只能是对手!
      徐钰仰靠在椅背上,喃喃道:“难怪大哥临时改变计划,还特意点明让我们租个院子。”
      是担心马学兄缠上他吧,毕竟因为半夜天冷,为了一床被子就出卖自己的人,底线太低,不值得深交。
      不过想到大哥出门一趟,有这么一段不大光彩的桃花史,徐钰坏笑道:“大哥惨了,这个黑历史必须得给封口费。”
      不然,他就去告状,嘿嘿,现在有的是人治大哥!
      已经出了梁州地界的徐茂,连打三个喷嚏。
      他揉着鼻尖琢磨,末了心中暗喜,定是流风在思念他。
      西城作为梁州新设的府城,繁华自是不在话下。
      找好未来一个月要住的小院安定下来,徐钰才有心思和魏景行游逛。
      第一次见到堪称繁华的古代城市,他很是新奇,当然,最感兴趣的还是学子文人最喜聚会的酒楼——文昌楼。
      只看这店名,就能知道学子们为何喜欢在这里聚会了。
      也不知是为了响应“文昌”二字,还是酒楼东家喜好风雅,文昌楼设立了多种文雅活动,填诗作对,破解残局,诗会辩经、当筵歌诗······吸引文人墨客聚于一堂,或高歌吟诵,或阐经辩义。
      “你说,我有没有可能拔得头筹得到那百两润笔?”
      魏景行转头,定定看着身边之人。
      徐钰一袭青绸长衫,腰挂羊脂玉佩,手持水墨竹扇,乌发用青幞束起,端得是风流儒雅。
      只可惜年岁小,身量不是很高,折了几分雅姿。
      见魏景行看过来,他扬起脖子摇扇,等着人回应。
      “小心枪打出头鸟!”
      徐钰收扇敲打掌心,迈着方步往文昌楼方向去,“罢了罢了,强龙不压地头蛇,暂且让一让府城的学子吧!”
      魏景行无语望天,既打定主意当低调的“俊杰”,又何必穿的如此打眼?
      两人到文昌楼时,诗会已经开始。
      没请帖,按说两人只能坐在外围角落,徐钰却是不愿,砸了一锭银子,得了一个拼桌的机会。
      同桌之人看着年纪较大,应该过了而立之年吧,徐钰不是很确定,看样子也不是读书人,倒像行走江湖的武师。
      “小友,坐吧,勿要拘谨!”
      徐钰拱手道谢后拉着魏景行落座,兴致勃勃看向靠墙的高台。
      墙壁上挂了好些对联,甚至还有墨画,一群学子围在一起不知讨论什么。
      徐钰低声问道:“兄台,他们是?”
      “都是参加今次府试的,准备文斗。”同桌之人笑着解释,眼神在两人身上流转。
      徐钰警惕,这人眼神中是毫不掩饰的好奇,甚至,看向魏景行时······他伸手在桌下握住魏景行的手,歪头靠过去亲昵道:“想吃什么,我叫小二来点菜。”
      魏景行小鹿般环视四周,兴奋道:“我也不知道,头一次来府城,要不然叫小二来问问。”
      见两人如此,知是鲜少出门的富家子弟,同桌之人解释:“只你们两人,若想吃鱼,一道鲤跃龙门便足矣,若想吃其他的,步步高升、青云直上、银练浮光就不错。”
      听着菜名,徐钰哑然,与魏景行默默对视,两人眼里皆是怀疑。
      菜名附庸风雅到这种地步,能好吃吗?
      “喏,此乃步步高升,此乃青云直上。”同桌之人筷尖指着桌上的盘子,“此一道二位小友该是知晓的,春风十里。”
      徐钰、魏景行齐齐瞪大眼睛盯着那盘凉拌绿菜,若是没看错,里面是荠荠菜吧!
      谁家好人给一盘凉拌野菜取名春风十里呀?
      两人不约而同暗自腹诽,不同的是,魏景行觉得文昌楼的东家也忒会舔读书人了。
      而徐钰感慨的是,若是再过几百年樊川居士出生入仕,调任监察御史离开扬州回长安时,是否还会留下“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1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