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讨逆

  • 阅读设置
    第1186章 开国帝王的雄姿
      赵赟很忙。
      所谓大典,必然是国家或是国君方能用的词汇。
      陈国中期,赵氏祭祖时,帝王会令人送来祭品,也算是对赵子他老人家的一种尊重。
      这个尊重,是尊重赵子身后的无数读人。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陈国开始,赵子的学问便开始流行于世,成为显学。各地学校教授的一半是赵子的学问,科举考试的内容中也有不少是赵子的学问这里面分解开来,便是尊重一个阶层。
      到了陈国末年,帝王昏聩,喜欢四处撒头衔,听闻赵氏祭祖,大手一挥,“叫做大典好了。”
      赵氏狂喜,对帝王的忠心值瞬间飚升.恨不能这位帝王能千秋万代。
      可惜陈国的国势却一落千丈,没多久就灭了。
      有方外人说,大典乃帝王和国家专用,用于个人,这便是把气运分了出去。
      这种说法自然被赵氏嗤之以鼻。
      但,从此赵氏的当家人最喜欢琢磨一件事儿.
      “气运之说,果真有吗?”
      赵赟在房里看礼单。
      赵氏见惯了大场面,看礼单只是一种姿态。
      吕远说道:“阿郎想想杨玄,一个无知小子,十五岁前还在元州那个乡下地方,活的就如同是一头豕。如今却成了能操纵天下风云的大人物。元州人何其多也,为何就他出头?这便是气运啊!”
      赵赟点头,“当初陈国帝王给了赵氏尊重,以大典为名祭祖,我赵氏上下是感激的。可惜.”
      吕远说道:“那位帝王尸骨早寒。”
      “那便让大典名副其实!”赵赟深吸一口气,“盯着,看杨玄何时到。”
      “是。”
      有人送来了信。
      这是某位名士的来信说自己有急事无法亲至,就派了侄儿来.
      这等信每年赵赟都会接到十余份,但今日这一份却有些不同。
      这位名士在信中随口发了牢骚。
      ——越王入主东宫的呼声高涨,岂有重臣外孙为帝之理?后患无穷!
      赵赟微笑着,“是啊!老夫也是这般认为的。”
      此刻的赵赟,恨不能大唐到处都是窟窿,如此,当他成功时,便能在北地称王。
      长安自顾不暇最好。
      “阿郎!”
      一个仆役来禀告,“秦国公到了鲁县。”
      “哦!”赵赟起身,“他在何处?老夫去迎一迎。”
      “秦国公便衣进城,去了贾全举办的宴会,和观州名士陈震走了。”
      “便衣?”赵赟眯着眼,“他带了多少人?”
      “五人。”
      “可有宁雅韵?”
      “并无。”
      仆役发现赵赟在发呆。
      他赶紧告退。
      出门后,就听身后幽幽的道:“可惜了。”
      杨玄来了。
      这个消息令鲁县官吏们心中一震。
      县令詹伟赶紧去拜见。
      “国公就在这里面。”
      一个小吏指着酒楼说道。
      “老夫去看看。”詹伟上楼,发现楼梯口有两个大汉盯着。
      “老夫詹伟,求见国公。”詹伟不敢怠慢。
      一个男子说道:“可是有公事?”
      詹伟说道:“并无。”
      “等着。”
      男子去叩门。
      “进来!”
      听到这个年轻的声音,詹伟心中一跳,赶紧站好。
      “国公,鲁县县令詹伟来了。”
      “让他来。”
      男子回身,詹伟走到门外,见杨玄和一个中年男子在房间里喝酒。
      “詹伟,见过国公。”
      詹伟行礼。
      杨玄看了他一眼,“近几日天下名士云集鲁县,你责任不小。”
      “是!”
      “要提防宵小作乱!”
      “是!”
      “去吧!”
      “下官告退!”
      整个过程就几句话。
      但詹伟却颇为欢喜,出去后说道:“都打起神来,把城中那些恶少尽数抓进牢中去,且等大典结束后再放出来。”
      杨玄随口一句话,便令鲁县上下震动。
      这便是上位者的威权。
      “陈先生此次游历北疆,可有所得?”
      杨玄问道。
      这是考核之意。
      陈震说道:“老夫久在观州,偶尔出游也多在繁所在。近十年,老夫发现各地多了流民,并与日俱增。老夫迷惑不解,后来走的地方多了,才发现一事。”
      杨玄微笑着。
      他需要买根马骨头,给天下人材看看。
      “越是流民多的地方,豪强就越奢靡,越有钱。官吏就越骄矜,越横行.”
      这话,中肯!
      且一针见血。
      陈震继续说道:“老夫也曾与为官的友人提及此事,可友人却推说天下皆如此。老夫不信,与其割席断交。可随后老夫去了不少地方,皆发现此等情况。”
      陈震苦笑,“老夫迷惑了。老夫在想,这究竟是为何。老夫想到了吏治,是了,吏治一乱,天下便乱。可老夫发现不对,吏治乱了,可长安在作甚?”
      他喝了一口酒水,“老夫去了一趟长安待了半个月。老夫看到了什么.帝王夺了儿媳,整日在宫中享乐。朝中杨松成等人结党横行,帝王却不闻不问。老夫后来知晓,这是制衡,也是交易。当帝王把天下当做是交易的货物时,这个天下不乱,才特娘的怪!”
      杨玄举杯,“陈先生看我北疆如何?”
      “老夫来之前以为北疆是个苦寒之地,必然荒凉。可此次游历却让老夫刮目相看。”陈震放下酒杯,抚须道:“老夫去了太平,去了临安,说实话,这等商贸重镇,大唐也不多见。特别是太平。”
      太平是北疆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杨玄一手打造出来的样板。
      “老夫看到了广袤的田地,关键是,那些田地都是百姓的。”
      “老夫看到了那些规规矩矩的豪强。”
      “老夫看到了那些锐的将士。”
      “老夫看到了一股神,昂扬向上!”
      陈震看着杨玄。
      杨玄微笑,“陈先生可想探知其中的奥秘?”
      “自然!”陈震说道。
      杨玄说道:“北疆,虚席以待。”
      陈震起身行礼,“见过国公!”
      “哈哈哈哈!”
      外面有几个男子在转悠,听到笑声后,其中一人说道:“杨玄这是兴奋什么呢?”
      晚些,陈震跟着两个军士去了逆旅。
      王朝喝得醺醺然的在等他,见面就埋怨,“去了许久也不带个话,老夫就担心你得罪了秦国公。”
      陈震拱手,“王兄,就此别过。”
      王朝一怔,“你去哪?”
      “老夫要留在北疆。”
      “你要出仕?”
      王朝有些诧异。
      这些年不是没人征辟过陈震,可这位老兄却对官场心灰意冷,各种推脱。
      “对,老夫在北疆看到了希望!”
      陈震出仕了。
      第二日消息就传遍了鲁县。
      三千人马也到了。
      顿时,鲁县的气氛为之一滞。
      “这是护卫。”
      赵氏有人来解释。
      出行竟然要带着三千人马护卫,这规格也太离谱了吧?
      许多名士在腹
      诽。
      其中桃县曹博最为激烈。
      “他才将被人伏击,这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还名将呢!”
      “说实话,换做是谁,也得小心些。”有人觉得他反应太过了些。
      “这里是北疆啊!”曹博诧异的道:“这是他的地方,还担心害怕?”
      “知人知面不是?对了,老夫怎地觉着你对秦国公有些不满?”
      “哪有,老夫只是就事论事。”
      有人笑道:“这阵子你老是说自己拒绝了秦国公的邀请,怎地后悔了?”
      早些时候杨玄想延请曹博为阿梁的启蒙老师,谁曾想被拒绝。
      拒绝就拒绝吧!这位曹先生把此事当做是自己的资本四处宣扬,得意洋洋。
      现在,陈震被杨玄征辟了,据闻有些名士动了心,在打探北疆官场的情况。
      “秦国公与旁人不同,大气。”
      一位北疆名士在给十余名士介绍情况,“就说节度使府吧!大多时候都是刘公、宋公、罗公三人做主,非大事,秦国公不干涉。”
      “啧!这是放心到了极致啊!”一人叹息。“不,是大气!”另一个名士眼中放光。
      谁不想没有上位者掣肘的去施展所学呢!
      可你看看当下的官场,处处都是潜规则,寸步难行。
      “北疆政令简单,一是一,二是二,不和下面玩文字游戏。”
      这个更好,上位者简洁,下面的官吏就省事儿。
      “秦国公为人谦逊,下面官吏有建言,若是对,哪怕是推翻他的决断,他依旧从善如流。”
      “秦国公统军有方,北疆对北辽的逆袭便是从他开始。诸位当知晓,以前听闻北辽之名,不说北疆,长安都会发。可如今你再去看看。北疆大军都到了江州之前。”
      “诸位若是在北疆多待一阵子,弄不好就能看到北辽覆灭的盛况啊!”
      名士们却沉默了。
      有人低声道:“不干涉下属行事,这是格局。施政简单,这是无为之治,与民休息。纳谏如流,这是虚怀若谷。统军所向披靡,这便能安定边疆,开疆拓土.”
      这位名士悚然变色,“这分明是.”
      这分明就是开国帝王的雄姿啊!他捂着自己的嘴,眼神骇然。
      鲁县暗流涌动。
      赵氏祭祖大典依旧按部就班的在准备着。
      “明日就是大典。”
      赵家大堂内,十余人正在听家主赵赟说话。
      “老夫已经邀请了杨玄明日来观礼,他也送了祭品,这是最好的机会。”
      堂外阳光淡淡,秋风吹进大堂,略微有些凉。
      赵赟红光满面,“各处的人手都到了吧?”吕远说道:“大多都到了,正分批潜入城中。”
      赵赟满意的道;“老夫决断,就在明日大典时发动。一旦发动,首先拿下杨玄,同时,拿下县廨,令鲁县混乱。”
      有人问道:“阿郎,杨玄带来了三千人马。”
      “咱们有六千人!”
      吕远说道:“这六千人是赵氏各地农庄中最为锐的丁壮,操练他们的乃是军中的悍将,他们每日都吃肉,对赵氏忠心耿耿.”
      赵氏传承千余年,那些家奴只知赵氏,不知有天子。
      赵氏便是他们的天!
      “赵法乃是军中悍将,当初为了把他安置在军中,老夫寻了不少关系。”赵赟指着一个气息沉稳的男子说道:“有他领军,有心算无心,定然大胜!”
      赵法行礼“阿郎放心。”
      赵赟说道:“赵氏传承千余年,赵子遗泽天下千余年,赵氏本该安分守己,可这个天下乱了。”
      “帝王昏聩,民不聊生尚不自知。边疆
      大将野心勃勃,朝中权臣居心叵测。诸位,陈国末年也是如此。可见,这大唐的国祚,到头了。”
      赵赟说道:“值此之际,赵氏总该为这个天下做些什么,方不负祖宗之名!”
      赵子!
      读人心中的圣人。
      “长安要对北疆动手,且联合了北辽。这是杨玄昨日泄露的消息。”赵赟觉得长安城中的那
      位帝王就是个蠢货,“北疆随后必将惶然,这便是赵氏动手的契机。”
      吕远说道:“北疆军民也会惶然,赵氏在北疆威望之高不作二人想,赵氏出手讨伐杨逆,天下自然会轰动,交口称赞。赵氏随后掌控北疆,向长安低头.
      赵氏的那些关系都会发动起来,一起施压。
      事成之后,赵氏派出使者前去宁兴,北辽此刻有个死对头舍古部,赵氏愿意与北辽握手言和,那位大长公主自然求之不得。
      如此,就算是长安翻脸,调集南疆军也得许多时日。到了那时,赵氏整合北疆,枕戈待旦,难道怕了他们?只需击败南疆军,赵氏基业便稳固了。”
      赵赟说道:“随后赵氏坐观天下风云变幻,等待时机,出兵逐鹿天下!”
      有人问道:“不是谋反吗?”
      “自然不是。”赵赟说道:“长安不是称呼杨玄为杨逆吗?”
      他指指外面,微笑道:
      “咱们这是,讨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