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我在三国当团宠

  • 阅读设置
    第56章
      第30章
      季汐再次前往丞相府,然后又遇到了荀公达。
      季汐:“……”
      还好这次带上了王伯舆,可以让王伯舆拦住荀公达。
      他就可以趁机进入丞相府了。
      可就在他这么想的时候,猛然发现荀公达这回也不是一个人来的。
      荀公达带的人比他多。
      荀文若得知消息,季汐又去荀公达府上做客了,这回要在荀公达府上短住几天。
      他知道季汐和荀公达关系好,并没有起疑。
      荀公达和荀文若的政治观念不同,在家苦劝季汐:“我与文若相识近五十年,跟随曹公十六年,对他们的了解比你深。你去劝不但无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以他对曹孟德的了解,荀文若或许会因为反对曹孟德称魏公的事情遭受贬谪,但绝对是性命无忧。
      曹孟德不会对荀文若起杀心。
      季汐有着大好的前程,不该因为掺和进这件事而毁了。
      更何况季汐与他的政治观念一致。
      季汐也不相信曹孟德会对荀文若起杀心,但是担心荀文若会郁郁而终啊。
      虽然请来了医圣,可终归是下策。
      他知道曹孟德必然是会称魏公的,只是想拖几年而已。
      先稳住曹孟德,再慢慢劝荀文若。
      当然劝荀文若只是说给曹孟德听的,不可能真的劝。
      正如荀公达所言会惹荀文若生气。
      季汐不想听荀公达的就这样放任不管,可荀公达说的也在理。
      荀公达对他们的了解比他深。
      正在他无比纠结的时候,荀文若登门了,是来看望他的。
      荀公达热情接待。
      荀文若没有察觉出异常,还当季汐是自愿留在荀公达府上的。
      他只是小坐了一会儿就走了。
      荀公达见季汐还在犹豫,再度劝道:“这事你听我的准没错,不要掺和进去,免得引火烧身。”
      若非惜才,他也不会啰嗦这么多。
      季汐最终还是被荀公达说服了,荀公达对荀文若和曹孟德的了解比他深,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引火烧身倒是不怕,怕的是弄巧成拙。
      不久,曹孟德南征孙权,上表天子派荀文若劳军,趁机将荀文若调离中枢。
      此举是为了逼荀文若屈服。
      荀文若察觉出了曹孟德的意图,说不出的难过和失望。
      曹孟德有超出臣子本分的野心。
      若无曹孟德,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是曹孟德挽救了朝廷,但也忘了光复汉室的初衷。
      军队继续前进时,他称病留下了。
      季汐以为荀文若真的生病了,一直劝说荀文若让家庭医生张仲景给看看。
      荀文若拗不过答应了。
      张仲景细细地把脉,发现荀文若根本就没有生病,身体健康的很。
      他让季汐放宽心。
      季汐不仅没有放宽心,反而更加的担心了,但还是不愿意去怀疑曹孟德,于是对张仲景说道:“劳烦你每日都替家父诊一下脉。”
      现在身体无恙,或许是忧郁的时间久了才对身体有影响?
      张仲景点头道:“这个好说。”
      荀文若心存死志,所以才称病脱离大部队,想要悄悄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季汐。
      他其余儿女都无性命之忧,只有季汐有危险。
      季汐曾去董公仁府上谈论曹公称魏王的事情,这事被董公仁原样复述给了曹公知晓。
      他活着还好,若是死了,季汐就有危险了。
      在服毒自尽之前,他写了一封遗书,书中交待季汐务必要离开曹魏,不然会有性命之忧。
      夜微凉,荀文若对曹孟德心凉。
      天亮时,荀文若留下的遗书被季汐看到的时候,荀文若早已经气绝多时。
      季汐不敢相信,拉开了荀文若的床帘。
      只见荀文若的嘴角留有已经干涸的血迹,呼吸、心跳、脉搏已经全部没有了,尸体都僵了。
      这是季汐穿越以来第一次哭。
      荀叔倩进门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封书信,随手捡了起来,信封上写着“季汐亲启”,是他爸的字迹。
      荀俣,字叔倩。
      他正要将信放到桌子上,一不小心看到了信中的内容。
      然后他就拿着信看了。
      越往下看,拿信的手越是颤抖,信纸几乎都被泪水打湿了。
      看完之后他冲到了荀文若床前。
      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随父出征,没想到也是最后一次。
      季汐这才发现荀叔倩进来了。
      荀叔倩午饭都没怎么吃,对同样也没胃口的季汐说道:“你放心走吧,这里交给我。”
      父亲的丧事由他来操办。
      季汐点头,按照礼节写了封信向曹孟德辞行,然后就乘车往南方去了,从此闲云野鹤,与世无争,江湖不见。
      王伯舆与他同乘,王二驾车。
      荀文若送他的玉笛、压岁钱还有钧介都在身边,没必要再回趟邺城收拾行李。
      毕竟从邺城出发时就带了不少行李。
      季汐要效仿陶渊明,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菊花去,和朋友一起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王伯舆在这种时候也愿意跟着他,很好的朋友了。
      曹孟德收到季汐的辞职信时并没有对季汐起杀心,直到数日后听闻荀文若的死讯时才真正动了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