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满唐华彩

  • 阅读设置
    满唐华彩 第132节
      用过晚膳,众人又聊了好一会,夜深了,杜家姐弟再次留在薛白屋中说话。
      杜五郎如今也渐渐能参与讨论一些秘密。
      “郑虔的意思很明了,东宫让他来试探我,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简单来说,他会保护你,不向东宫揭穿你,但也希望你支持东宫。”
      “这很正常,他们当年支持李瑛,如今肯定会支持李亨。我们太弱小了,能找到这种情感上的关照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
      “不错,人脉该慢慢铺开。”
      “你回来得正好,我们正好想与你谈分店的事。”
      “……”
      谈到夜深,杜家姐弟散去。
      杜妗走到闺阁前,停下脚步,低声道:“我想起有件关于东宫的事还未与他说。”
      “嗯。”杜媗愣了愣,道:“我困了,睡了。”
      杜妗于是吹熄了灯笼,重新转回薛白屋中。
      他果然还未入睡,正站在窗前赏月,她栓上屋门,已与他拥在一起。
      “唔。”
      “我必须得与你说……我们绝不能支持东宫。”
      “我知道。”
      “你被他活埋过,他永远不会信任你。还有,吉温能猜到,那别人一定早就怀疑我们的关系了,只是不说而已。记住,不论是李亨还是他那些儿子,一旦坐稳龙椅,势必杀我们。我不要像韦氏一样被关在深宫里,但我这么久不出家,他们会杀了我的。不管他们说得再好听,你也千万不要信,你只要信我,我把一切都押在你身上了……”
      “放心,不论东宫给多少好处,我绝不会有一丝一毫动摇。”
      “嗯,让我能信你,来。”
      “……”
      话到这里,已经足够了。
      今夜,杜妗比平时还要热烈一些,她仿佛是想要以此让薛白永远坚定地与她站在同一个立场上。
      她要他完完全全地、毫不保留地、拼尽全力地与她合作。
      如此,她才有安全感。
      ***
      帷幕没有拉起。
      都赌上了性命的两个人似乎在生死相搏。
      一支钗子落在地上,青丝如瀑洒下……
      ***
      夜里隐隐有吱吱呀呀的声响。
      杜五郎从睡梦中醒来,心道薛白回杜宅睡又把窗户打开了。
      他干脆抱着被褥穿过院子,在西厢的屋子里随意铺了一下躺倒,如此便安静多了。
      夜风一吹,清醒了许多,他思考了一下薛白与姐姐们议论的那些事,心里却没有太大的波澜。
      这些事他们说起来仿佛是很大的麻烦,在他看来却很简单,薛白的身世无非与青岚差不多,只不过薛白更上进一些……
      想到上进,困意当即上来,杜五郎翻了个身,不一会儿又睡着了。
      梦里,杜甫拍着他的肩膀道“不愧是杜家子弟,果然有作诗的天赋”,正打算开口吟一首,却被叽叽喳喳的喜鹊吵醒了。
      ……
      “你们两个记得,寒食那日早些回来,约了卢家、裴家的子弟们一道出城祭扫。咦,我看你们又长高了些,得赶紧再裁两件新衣,得裁,到时人家看着才舒心……”
      一大早,卢丰娘就在絮叨着这事,反复地交代。
      杜五郎与薛白出了院子,嘀咕道:“唉,裴家高门大户的,我要是被他家小娘子看上,得多受欺负啊。”
      “嗯,你得谨慎些。”
      杜五郎抬头看向屋檐下的鸟窝,愣了愣,竟真觉有诗意涌上来。
      “二月春犹早,喜鹊已筑巢。”
      可惜又是只有残句,杜五郎沉吟片刻,不由叹息自语道:“我干脆叫残句诗人罢了。”
      薛白见喜鹊有两只,随口补了一句。
      “檐下双飞过,微风春独好。”
      ***
      这日到了国子监,薛白与郑虔再未提及身世,只谈学业。
      但彼此之间已经更多了一份师徒之间的默契。
      有了这层关系,往后或许可与元结、杜甫结为朋党。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人脉从来都一点点铺开的。
      ***
      傍晚,薛白终于回到长寿坊的家中。
      他连着两日不归家,青岚难免小小地发泄了一下不满。
      “郎君说是到国子监去读书,却是玩得欢脱了,累得主母好生担心……”
      “过来。”
      青岚说到一半,上前一看,只见薛白掏出一袋青枣来。
      “昨夜到杜宅拿的,尝尝看。”
      抱怨声当即停了,青岚拈起一枚枣,咬了一口,脆生生的,齿颊留香。
      “真好吃,郎君也尝尝。”
      她再捏了一枚喂给薛白,感觉指头碰到了他的嘴唇,她慌了一下,连忙接过布袋,低声道:“我去洗了。”
      转身之际,她偷眼瞥了瞥他,只觉手指头还有些温热,仔细想来又觉得羞人。
      待洗了青枣回来,探头一看,薛白已经躺好睡下了,她不由暗道,郎君大概也是害羞了。
      “天色还早呢,郎君是要起早去国子监吗?”
      “得起早去看望老师,他派人来找我了?”
      “嗯,颜县尉像是有急事找郎君,昨夜也派人来了。”
      “老师不急的,否则就让人到国子监了。”
      薛白心想,最近拜的两个老师,郑公官位虽高,却离东宫太近,终究是颜公更纯粹些……
      第87章 厚颜薄礼
      天蒙蒙亮,薛白带着青岚,提着一篮青枣,先是到了长安县衙一趟,见颜真卿还没来视事,他们便转到颜宅。
      反正路途不远,权当散步了。
      颜宅的仆役起得很早,正在门外打扫。由门房引着进入前院,环目看去,颜宅虽不算大,布置得却很淡雅朴素,有山东园林明净大方的特点。
      颜真卿正在一庭院当中吐纳养气,睁眼看薛白来了,微微一叹。
      “学生请老师春安。”
      “你为何又唤我老师?”
      薛白恭谨答道:“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得颜公之传道,视颜公为师,对待郑博士、苏司业亦是如此。”
      颜真卿再次吐纳,道:“何处得来的歪……何处得来的道理?”
      “忽回忆起一篇少时背诵过的古文,想敬呈给老师。”
      青岚乖巧地把一篮青枣递了过去,道:“一点春令果子,也敬呈给颜县尉。”
      颜真卿一挥手,让青岚送到后院,自由他妻子应付。
      他则招过薛白,道:“随老夫来。”
      两人走进大堂。
      “听闻杜子美来了,《饮中八仙歌》一日传唱于长安城……你入了国子监,却还不肯闲着。”
      “学生确实在场,有幸见杜公挥毫落笔。”
      颜真卿似乎还想教训薛白几句,话到嘴边,却道:“我并非你的老师,此事伱须与人解释清楚。”
      “是,学生惭愧。”
      下一刻,一份字帖递到了薛白面前。
      颜真卿长出一口气,无奈道:“你的字,过于丑了。”
      “多谢老师。”薛白郑重接过字帖,放进背篓,拿出一个卷轴来,“学生入太学以来,每日临摹两百字,自觉略有进益,请老师过目。”
      颜真卿接过,见是一个精美的长卷轴,心道这些丑字铺满这价格不菲的良纸,实在太过浪费了。
      再看那第一句话。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堂外,院墙下的花木在春光中舒展,远处隐隐传来女子的说话声,很好听,为这春日添了几分明媚。
      颜真卿手持卷轴,反复咀嚼了很久,喃喃道:“你何处得来的文章?此非骈体文风。”
      这种文章与诗词又不一样,薛白显然写不出来,直言道:“学生失了忆,只记得是一位名为韩愈的先生所写。”
      “文风质朴雄健,有秦汉古风,一气读来,意味深远。来日你若想起了,务必为我引见韩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