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错心记

  • 阅读设置
    第31章
      骆心词不明所以地跟着他驻足,一双暗含欣喜的眼瞳犹似烟波朦胧的秋水,期盼地望着明于鹤。
      她猜明于鹤会惊诧与她如此缜密的计谋,哪知明于鹤的目光幽深晦暗,极其缓慢地从她额头下移,扫过她鼻尖,落到她唇上,还在向下。
      这目光让骆心词感到不适。
      她不知道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如果不是,明于鹤这样看她是什么意思?
      骆心词不知该如何形容明于鹤的视线,非要说的话,就是他视线掠过的地方,让人感到阵阵酥麻,就像发丝从上面抚过。
      明于鹤一动未动,距离骆心词足有一尺的距离,可他的目光还在下移,扫过脖颈,已经落到骆心词的衣襟处。
      骆心词深觉诡异,呼吸不自觉急了点,胸口的起伏随之变大。
      她察觉到了,没忍住退了一步,原本抓握的手也下意识地护在了胸前。
      这个动作很急,明于鹤宛若被惊醒,令人不安的视线转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平静的神色。
      骆心词惊魂未定,不敢贸然开口询问,两手缓缓捋起垂在肩上的发丝,假装本意就是如此。
      明于鹤也重新抬步往前,语气如常,道:“念笙好计谋。”
      瞧着不见任何异样。
      骆心词舒了口气,心道方才一定是自己的错觉。跟着明于鹤走了几步,她回道:“兄长不嫌我把事情闹大了就好。”
      明于鹤道:“不会。不过念笙你须得知晓,京中人不全是傻子。”
      骆心词听他说“傻子”二字时发音略重,抬头再看,见明于鹤神情淡淡。
      他眼睫一垂,望着骆心词道:“总有人能看穿你的把戏。”
      骆心词怔了一怔。
      他说的看穿,是指看透她其实根本没什么计谋,还是看透她是假冒的明念笙?
      骆心词心里忐忑起来,紧跟着明于鹤,追问道:“看穿了……会如何?”
      “不会如何。”
      明于鹤给过她机会,她拒绝了,那么他就不会再留情了。
      他顺着骆心词的话道:“你这手段瞒不了多少人,但这事怎么说都是黎阳理亏,你仍是占据优势的。只是在一部分后姹女眷眼中,你的名声恐怕不会那么好。”
      骆心词一听他指的是这个,顿时安心下来。
      入京前明念笙就说了,她这一辈子都不想再入京城,名声对她来说,无足轻重。
      骆心词只担心武陵侯与韶安郡主这两人会不会对她不满。
      从入府至今,骆心词只见过武陵侯不到三面,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按理说就算武陵侯在静养,也该知晓这事了,他却至今未斥责过骆心词,连遣人询问都没有。
      韶安郡主同样。
      骆心词趁着这时机将心中的担忧与明于鹤说了。
      明于鹤道:“我说过,只要不见血,我保证没人会怪罪你。你不信我?”
      “信的信的!”骆心词心花怒放。
      先前明于鹤这么说她还心有怀疑,毕竟武陵侯是那么凶狠可怕的一个人,哪曾想真就与明于鹤保证的一模一样,武陵侯一个字都没过问。
      这么看的话,明于鹤在侯府的权利比她想像的要大。
      明于鹤又说:“另外,为兄答应过要为你寻找合心意的夫婿,就一定会信守承诺。念笙放心,等这事过了,为兄就助你成就好事。”
      事关找爹,骆心词殷切点头。
      这时有个侍卫寻了过来,道:“小侯爷,陈大人差人传信,说典籍司的文书已备好,问您明日可方便前去查验?”
      明于鹤思考了下,问骆心词:“念笙,典籍司的案子紧急,急需解决,明日宫中、宁王府定会派人来与你赔不是,届时让父亲、母亲陪你可好?”
      “父亲”二字出现在耳边,骆心词瞬间想起她生父,随即意识到明于鹤说的是武陵侯。
      与武陵侯独处,光是想一想他那厌恶的眼神,骆心词就想逃离侯府。
      韶安郡主是皇室中人,江黎阳的姑姑,但心善。可骆心词与她不熟。
      与这两人相比,骆心词更愿意跟着明于鹤,至少让江黎阳吃亏这事的始作俑者是他,他多少该肩负起责任,保护好她。
      骆心词本就是假冒的侯府女儿,冷不丁的要面对皇宫中人与宁王府的人,心中确实慌乱。
      她悄摸往前挪动一步,拉住明于鹤的衣袖,小声道:“大哥,明日你可以不可以留在府中陪我?”
      明于鹤道:“我留在府中陪你?”
      “嗯……”骆心词低声央求,“你答应过的……”
      当初是明于鹤逼着她报复江黎阳,答应了会为她做主的。
      明于鹤面露迟疑,顿了会儿,道:“典籍司那案子涉及到已亥年往上三年入朝的官员,数量庞大,需要时间……不过倒是可以让人将对映的文书送到府中来查阅。”
      似将自己说服,他语气松动,“念笙既然这么说了,明日为兄就留在府中处理公务,顺便陪你受礼。”
      骆心词才因他的妥协放松下来,又机敏地捕捉到另一条消息。
      典籍司。
      对啊,朝廷肯定有全部官员的出身记载,只要翻看典籍司的文书,就能知晓所有官员的祖籍、高中年份等各种能证明身份的信息,既往用过的名字应当也记录在案。
      已亥年往上三年,王寅桡入朝的时间就在其中!
      lt;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