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绍 首页

    带着仓库到大明

  • 阅读设置
    第1811章 跳梁小丑
      守在皇城外的官吏约有一百余人,更多的是那些读书人和闲汉。
      若是按照朱棣的性子,这等逼宫的行径早就被处置了。
      可朱瞻基却没管,守皇城的也没管,只是守好大门,随便他们在外面闹腾。
      两个中年读书人站在外面,冷眼看着那些人闹腾,其中一个低声道:“陛下才下旨重开宝船下西洋,兴和伯就大放厥词,怕是在为陛下担忧吧?”
      另一人轻笑道:“手段不错,却不高明。”
      “高不高明的不说,他和陛下堪称是你来我往,互相为对方遮掩,这便是佞臣啊!”
      方醒为朱瞻基吸引火力,拉仇恨的举措瞒不过那些聪明人。
      不过他也没想瞒过这些人!
      “我的仇人已经够多了,再多些也无惧!”
      方醒和郑和走出皇城,看着外面的人群,郑和说道:“咱家去说说。”
      说着他就想出去,方醒说道:“多谢郑公,不过……方某却从不会畏惧挑战!”
      “他出来了!”
      “佞臣!”
      “佞臣!”
      “……”
      “为何叫你佞臣?”
      郑和才回京城,有些摸不清政治走向。
      方醒说道:“宝船下海,以前带的货物大多是官办工坊做出来的,南方人并未得到多少好处。而北方人就更不用说了,下海和他们没有直接利益联系。既然没有好处,那谁会支持?没人支持我还在鼓吹出海,陛下一下旨之后,我就是最好的靶子,敲山震虎嘛!”
      说完方醒走出了皇城,郑和站在原地,皱眉想着方醒的这番话。
      所谓的没有利益,可也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啊?
      所谓的敲山震虎,那虎是谁?
      郑和想起第一次远航时船队里有些人的恐惧反应,就轻叹道:“闭关自守,鼠目寸光!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方醒缓步向着人群走去,目光中带着探究和……忧郁。
      你们在想什么呢?
      人群也在默默的看着他。
      木然、厌恶、冷笑、讥笑、阴冷……
      方醒的目光缓缓转动,看着这些表情,突然觉得有些悲哀。
      此时你们觉得自己是对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把我定位为佞臣……
      “佞臣!”
      外围一个年轻人双目喷火般的怒吼道,然后露出挑衅的神色,只差朝方醒勾勾手指头了。
      从朱高炽驾崩开始,一切平静,就像是一汪平静的清泉。
      可当朱瞻基上台后,以往对他的顾虑开始孕育着一头怪兽。
      他们担心朱瞻基会比朱棣还激进。
      是的,因为正在走来的这个男子,所以他们担心大明将会走向莫测,他们莫测的未来。
      “佞臣!”
      “佞臣!”
      “佞臣!”
      ……
      “娘娘,宫外有些人堵了兴和伯,在喊着佞臣呢!”
      太后在逗弄着端端,闻言她把手中的玉手镯随意的给了端端,让她在边上玩耍,然后皱眉问道:“为何?”
      来通风报信的太监说道:“娘娘,好像说是开海的事。”
      太后的凤眼微眯,冷冷的道:“这只是一桩事罢了,本宫看……这是有人想折断皇帝的臂膀……找的由头!”
      太后可不是深宫幽怨女人,在朱棣时期,朱棣就夸她是‘我家好儿媳’;朱高炽有事也经常找她商议。
      这个女人甚至拥有垂帘听政的能力!
      ……
      “娘娘,兴和伯被人堵在了皇城外。”
      雀尾急匆匆的进来报信,正在做衣服的胡善祥抬头讶然道:“为何?”
      “娘娘,那些人为了开海之事在骂兴和伯佞臣呢!”
      胡善祥担忧的道:“陛下怎么说?”
      “陛下……”
      ……
      “跳梁小丑!”
      朱瞻基面色铁青,喝道:“贾全!”
      “陛下!”
      贾全进来单膝跪下,眼神凌厉。他也听说了外面的事,只觉得热血沸腾。
      兴和伯一人面对那些围攻,这是何等的坦然!
      “陛下。”
      杨荣劝道:“陛下,那些不过是口舌之利罢了,只需说目前不开海……臣请去劝解。”
      君王哪里能随便的低头!
      杨荣知道自己孟浪了,就自请去外面排解。
      朱瞻基冷笑道:“这是在向朕示威!贾全,带人去驱散他们!”
      “陛下!万万不可啊陛下!”
      几位学士都慌神了,急忙劝道:“陛下,若是驱赶,那便是……君臣离心,万万不可啊!”
      朱瞻基霍然起身,贾全马上转身出去,外面很快传来了他的声音。
      “跟着我来!”
      杨荣忧郁的看着朱瞻基,看着怒气勃发的皇帝,心中却想起了文皇帝。
      朱棣的手腕强硬,可在这种时候大抵也不会采用这等激烈的处置手段,他只会直接把领头的弄进诏狱去。
      黄淮也想起了自己和杨溥以前在诏狱的日子,他担心这些逼迫会把皇帝逼上文皇帝那条路。
      “孙祥呢?赛哈智呢?”
      朱瞻基眼神冰冷,目光扫过群臣,仿佛带着刀光剑影。
      “陛下,奴婢马上去叫人。”
      俞佳应命出去。
      “这是借着出海之事向朕挑衅!”
      朱瞻基起身,冷冷的看着群臣道:“朕受命于天,些许手段就想让朕屈服吗?”
      外面的阳光挥洒在大殿的里面一点,反射进来。
      群臣看着下半身被阳光反射的光明,上半身,特别是脸有些明暗不定的朱瞻基,心中震撼。
      这是……
      “朕非隋炀帝,你等非世家之臣,出海利弊如何无需辩驳,朝鲜瀛洲的金银和人力就是明证!”
      朱瞻基指着外面说道:“大明不能故步自封,汉以强亡,唐亡于内外交困,宋亡于自毁刀兵……”
      朱瞻基斩钉截铁的道:“但他们的败亡都有一个共通,那便是国内的民怨!何来的民怨?开国初期田地尚够,中期后期人口繁衍,可田地就在那里,不多也不少,兼并去一些,剩下的哪够繁衍生息的百姓耕种?”
      群臣心中震惊,他们不由自主的站直了,然后垂首恭听。
      这是皇帝对前朝的总结!
      “为何不开疆?”
      朱瞻基神色肃穆:“一乃百姓被禁锢于一地,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在家乡生存,眼光只在头顶上的那片天,脚下的那几分地!谁敢出去?”
      如果说前面的那一段话并不出奇的话,这一段话直接就让群臣心中一震。
      禁锢百姓于一地,这是历朝历代的固有政策。
      “所以要去开疆!”
      朱瞻基目光炯炯的道:“有问题不要压着,要学会向外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在内苟延残喘!”
      ……
      “让开!”
      方醒走到这群人的前方,目光冷漠的看着打头的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满面涨红,却异常愤怒的道:“你是佞臣!”
      方醒的个子比他高,他俯视着年轻人,淡淡的道:“口炮无敌,滚!”
      方醒一手就把年轻人扒拉了过去,辛老七和小刀被方醒告诫不许出手,只是警惕的盯着这些人。
      一旦有谁敢动手,辛老七发誓一定会把他打出屎来。
      小刀扣着一把飞刀,缓缓和辛老七跟在后面。